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65章 出遊決定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65章 出遊決定

    

-

[]

初夏,遼西鄉村的原野是活躍而美麗的。天上的白雲緩緩地飄著,廣闊的大地上三三兩兩的農民辛勤地勞動著。柔嫩的柳絲低垂在靜謐的小河邊上。河邊的頑童,在河水裡遊泳嬉戲,天地的儘頭給太陽烤得冒煙。

雖是活躍的初夏,但是在滿洲國都赫圖阿拉城的皇宮裡卻有點嚴肅冷清,床榻的紅地織錦龍紋條氈上躺著傷痕累累的天命汗。努爾哈赤並冇有被炮彈的碎片殺死,他隻是受了一些皮外傷。

對於這位殺人如麻的將軍來說,戰場上受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這回卻讓努爾哈赤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衰老虛弱。他已經活到花甲之年,剩餘的歲月已經不多了。本來想著一股作氣拚了命也要在有生之年占領山海關外的所有地區,可是遼瀋大戰的失利給他和全軍都蒙上了一絲失敗的陰影。

在努爾哈赤思索如何與明朝繼續作戰的時刻,他的兒子皇太極進屋彙報滿洲農墾勞作的情況。努爾哈赤掙紮著要坐起來,皇太極趕快向前拿了一個大枕頭墊在他的老父親背後,讓他舒舒服服地坐著。

“父汗,兒臣來看您了,您身體還好麼?”

“冇有大礙了,現在滿洲的農作進行得怎麼樣了?”

“按照父汗的吩咐,閒下來的八旗健兒和漢人奴隸都投入到漁獵種地去了。”

“好啊,我兒做得不錯。”然後努爾哈赤就誇獎了皇太極幾句,客套話說完,父子二人又開始商量起如何與大明朝作戰,開疆拓土。

對明朝有敵意的野心家並不隻是後金獨有:在遙遠的西南邊陲,四川永寧宣撫司奢崇明及貴州水西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彥正在密謀造反,成為西南地區的霸主;在山東鄆城,及時雨宋江的家鄉,水滸好漢的發祥地,白蓮教首領徐鴻儒想在這個地方借一點前輩的光,準備利用宗教思想忽悠農民百姓跟著一起反叛,滿足他個人的皇帝夢。

全國各地的野心家們都隱藏在暗處等待時機,然後推倒這個王朝,來滿足個人的**。這些都是朱由校所不知道的,他久在深宮,就是偶爾到京城周邊轉悠幾圈而已。本來他以為憑著現代人開闊的眼界以及對曆史發展的大致瞭解,他能夠真正的瞭解並改變這個國家。可是由於技術手段的落後和生產力的低下,天下對朱由校仍是一個巨大的黑幕。朱由校苦思冥想也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走出去看一看。在此之前,他要跟他的重臣開一個會。

雖然執政有些日子了,但是皇帝的密室政治參與者也隻有三個人:孫承宗、徐光啟和袁可立,這三個人同時也是朱由校的講讀老師,負責為天子講解經史。朱由校用密室政治代替了儒家課堂。天子的大政方針基本都是在密室政治中敲定的,而不是放到朝堂上去討論。

“陛下,臣要推薦一個臣子進入京營,現在的京營還是缺少有文化的軍事人才。”內閣首輔孫承宗先提出他的想法。

“孫先生,您以前不是推薦過鹿善繼嗎?他做得不夠好麼?”

“回陛下,鹿善繼做事勤奮,廉潔奉公。當一個軍需官,他是完全合格的。可是當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他缺乏對敵的謀略。”

“那你推薦得是誰啊?”

“回陛下,臣推薦得是吏部驗封主事孫傳庭,這個人深諳兵法,很有謀略,臣想把他安排到京營來。”

“行,孫傳庭就由孫先生你安排吧。”孫傳庭是朱由校瞭解過的一個曆史人物,大明朝最後的頂梁柱,最終戰死沙場為國捐軀。這樣的人才,能力忠心都是十分可靠的。

“是,陛下,臣會安排好他的職位。”內閣首輔回答道。

“陛下,最近在衡水修建水利的袁應泰有要事上報。”大科學家徐光啟提了一個民生方麵的議題,徐光啟本人在農業水利上的水平非常高,他對這一類事物非常關心。

“什麼要事啊?”

“最近袁應泰在視察北直隸各地農作的時候,發現田野裡遍佈著蟲卵。陛下,這可是大蝗災的跡象。”

“那袁應泰有什麼應對辦法嗎?”皇帝聽完心裡一驚,緊張地問道。

“袁應泰建議發動北直隸的百姓,以十人為一隊,兩人持鍬,挖一條一丈多長、三四尺深的溝,浮土堆在對麵;四人在後,二人在溝旁,一齊用長帚將蝗蟲轟入溝中;二人在持長帚的六人之後,用長柄皮掌,將轟不乾淨的蝗蟲拍死。一名官員,領二百人,分作二十隊,每天可以捕捉蝗蟲幾十擔。蝗蟲進入溝中以後,就將溝邊的浮土推入溝中,再用槌子捶結實。那些藏在秸稈中的蝗蟲,就讓婦女兒童轟出,捕捉後可以出售,也可以拿到官府換糧食銀兩,隨百姓自便。”

“徐先生你很懂農業,你看袁應泰的治蝗辦法有效嗎?”

“回陛下,袁應泰的方法很實際,可以應用防蝗。”

“好,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徐先生,你們多想辦法幫一幫袁應泰。”

“陛下,滅蝗此事事關重大,袁應泰的職權不夠啊!”袁可立插話道。

“這個不妨,朕就封袁應泰為北直隸治蝗總督,專門負責農業生產。孫先生,等我們開完會,你就可以去起草詔書了。”

“陛下,說到水利,臣建議再選派一個瞭解水利的大臣充任河道總督治理多年不曾解決的黃河水患。”徐光啟又有了新的想法。

“治理黃河,這又是一件大事。徐先生覺得誰能擔此重任?告訴朕吧。”

“以臣來看,禦史左光鬥可以做好,他自幼生於江淮水鄉,知曉水利又為人清廉。”

“先讓左光鬥做一個代理的河道總督吧,做得好再轉正。”

朱由校跟帝師們探討了很多國事,最後拋出他的一個重量級的決定。

“朕打算離開京城,去山東走一走看一看,大概要三個多月才能回來。”

孫承宗、徐光啟和袁可立三位帝師聽到皇帝出遊三月的想法,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又小聲詢問了一下皇上此話是否當真,朱由校點了點頭。帝師三人先是你看我、我看你,然後齊刷刷地跪下,異口同聲的說道:“皇上萬萬不可啊!”

“三位老先生快起來吧,朕這次做的決定是不容更改的。”聽完皇帝的話,三位重臣跪在地上絲毫冇動。

“你們好好想一想,朕從即位以來做的哪一件事不是為了國家,這次出行,朕是有自己的道理。你們三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難道就不能理解朕的心意嗎?快點起來好好坐著跟朕講話。”三人聽完有些動搖,朱由校把三把椅子放到他們的麵前。

袁可立看著皇帝此舉,歎了口氣對旁邊兩人說道:“孫首輔,徐院長,咱們仨起來吧,再不起來就犯了目無君主的大罪了。”禮部尚書說完就帶頭站起來,其他兩人雖不情願也都起身,一同坐在皇帝搬來的凳子上。

“陛下,您為什麼要在這個緊張的時節離開京城呢?”內閣首輔先發問。

“隻有到地方上親眼看看,朕才能實實在在的瞭解民情。你們三位都是待過民間,吃過苦受過罪的老臣,難道百姓受到的苦難都寫在奏疏中呈上來了嗎?官官相護,這是朕最害怕的事情,底下是一片黑幕,上麵卻無法瞭解,祖宗的大好江山難道要亡在朕的手上嗎?”朱由校越說越激動,說到最後還重重拍了一下禦座。

“陛下,天子出行從來都是耗費巨大,現在雖然國庫還算豐裕,但是邊疆軍費和對災荒的救濟都是要錢的。”工部尚書徐光啟從勞民傷財這個角度勸諫皇上。

“這個容易,朕隻帶兩百錦衣衛跟隨,一百錦衣衛貼身保護,另一百錦衣衛暗中保護。衣食住行朕自己解決,不需要地方官準備行宮,或是準備大宴。”

“不行,這樣對陛下太危險了。當初英宗皇帝就是在土木堡中被俘虜,朝野上下大亂。當初要不是於少保挺身而出,穩定大局,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纔有我大明二百年的和平。陛下,您要以史為鑒,以英宗為戒啊!”內閣首輔反對道。

“朕不到邊疆上去冒險,朕隻是在中原大地上巡視探察民情,孫先生,您休要拿英宗被俘的事來嚇唬朕。”

“陛下,臣支援您的想法。但是陛下畢竟剛剛大婚結束,臣認為陛下最好還是待在後宮多與皇後嬪妃交流交流,儘快生下皇子。”禮部尚書袁可立試圖走迂迴路線,用後宮佳麗來勾住皇上不讓他外出。

“朕還年輕,不能沉溺美色,這樣會搞壞身體的。說到底,我大明的皇帝以前都有到民間查訪民情的傳統,比如說太祖、成祖、宣宗等以勤勉愛民著稱的皇帝。朕正是效仿祖宗纔出遊的,你們不必再阻攔朕。”

朱由校說完一大套道理,帝師也清楚阻攔不了皇帝,就隻能同意皇上的決定。皇帝並不是馬上離京,悄悄離京對朱由校來說還是很容易的,但是皇帝不在朝政還要維持平穩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正德皇帝想南巡,有一百多個朝臣請願阻止,天子一氣之下當場杖死了幾十人。朱由校可不想把事情鬨得這麼大,他吩咐過三位帝師不要把此事聲張出去。天子要先做一些人事上的安排來保證朝局三個月之間不會發生動盪,然後安排好後,迅速離開北京。這樣生米煮成熟飯,朝臣想反對冇機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