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38章 倭寇往事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38章 倭寇往事

    

-

[]

在明朝正德年間,最令沿海百姓恐懼的海盜是佛郎機人,也就是來自歐洲的葡萄牙人。

大航海時代下,所有的遠洋航船都是武裝帆船,隨著貿易船隻的增多,海盜也會接踵而至,商人與海盜的船上都攜帶許多武器,根本無法加以區分,再加上明朝沿海地區承平日久,城鎮與村莊基本冇有城牆,無法有效地保護當地百姓,因此城鎮與村莊居民的財產與兒女就變成了海盜與破產商人最快、最便捷的收入來源。

比如說,幾名大明商人欠葡萄牙人錢財冇有及時歸還,葡萄牙人為了彌補損失,選擇的手段就是劫掠附近的村莊。

後來到了嘉靖年間,倭寇逐漸成為大患。名臣朱紈成為第一任提督閩浙海防軍務巡撫浙江大員,負責整頓閩、浙軍務,並調兵征討倭寇。

那時,朱紈所麵對的並非單一的倭寇,而是由倭寇、葡萄牙殖民者、中國海盜集團所組成的混合體。其成分複雜,甚至包含日本和尚和黑人。

這些“倭寇”的戰鬥能力與裝備精良程度遠遠高於日本本土的軍隊,其裝備有中國海盜所喜愛的長槍、鏢槍、火銃,有日本人的倭刀、和弓,還有葡萄牙人的佛朗機炮和鳥銃。

朱紈上任後,到福建巡視海防,巡視的結果讓人痛心疾首。譬如當問及負責海防的總督備倭官黎秀軍隊情況時,黎秀的表現是:問多少士卒不知道,問多少戰船不知道。朱紈又讓他報告具體名冊,這才發現負責福建五水寨的五名把總官竟缺額兩名,而其他人員都是照舊冊抄錄,並未重新造冊。

海防水師的糧餉奇缺,造成了官軍大量缺額。戰船的船料銀比大量侵吞,能出戰的船隻所剩無幾。海防線上的衙門、瞭望墩台等全部倒塌。

麵對日益囂張的倭寇,朱紈決意整頓海防,他采取了四項措施:

一、統掌兵權,明確各官職權。朱紈將沿海的各個區域劃分成各個不同的“信地”,每一塊“信地”都有專門的守巡官員負責。以福建都指揮盧鏜專管海上剿倭事宜。

二、建立保甲,加強沿海居民的自衛能力。朱紈將福州、泉州、興化三府沿海地方的州縣居民每十家編為一甲,甲內的各家輪流值班,以防一家挾製其餘各家。甲內的居民,每人都要置辦一兩件鋒利的兵器,用於各自的隨身防護。一旦遇到倭寇,鳴鑼為號,鄰村鄰鄉,各執器械,協同擒拿。

三、禁渡船,嚴海禁,斬斷番商、倭寇、走私者的增援與補給。朱紈認為,彰、泉地方的奸豪與鄉官是海道不靖的弊源。要靖海道,就必須先除其弊源。地方上見到往來的大船,一律收入水寨。尺寸較小的漁船可以繼續打漁為生。

四、整頓海防,填補士兵、戰船的缺額。針對沿海戰船嚴重缺額的情況,朱紈首先清查、修補破損的船隻,然後購買查禁的雙桅帆船,充作軍艦。對於士兵的缺額問題,朱紈采取招募鄉兵的方式來解決。

通過整頓,朱紈逐步培養出了一支訓練有素的水師。這支水師首次配備了“福清捕盜船隻”這樣的新製戰船,它還有一個聞名遐邇的稱謂,叫“福船”。

朱紈在隨後的雙嶼港之戰、浯峪之戰、走馬溪之戰接連取得大勝,把葡萄牙人清除出閩、浙沿海,沿海的秩序在朱紈的努力下重新得到恢複,倭亂的勢頭也被抑製下去。當地百姓重新過上了和平寧靜的生活。

但是朱紈的政策極大地觸犯了沿海世家大族的利益,於是這些世家大族紛紛與朱紈作對。另一方麵,朱紈在朝中的支援者夏言在與嚴嵩的鬥爭中失敗,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嚴嵩竭力地削弱朱紈的權力。不久之後,代表閩浙豪門世家利益的陳九德借朱紈將生擒海盜斬首一事,彈劾朱紈刑戮過重,朱紈因此被革職待查。

後來,杜汝幀報告稱先前朱紈俘斬之人是滿剌加國商人,並非倭寇,朱紈不分首從,竟然直接斬首了。兵部法司收了沿海世家大族的黑錢,眾口一致汙衊朱紈。最後嘉靖皇帝下詔,將朱紈從蘇州押解到北京,朱紈知道後在家服藥自殺了。

在中極殿裡,袁可立給皇帝講的這番曆史舊聞,血淋淋讓人驚悚。他的口才很好,思路清晰,讓人如同當事人一般見證曆史的無奈。

“陛下,這些人安給朱紈的罪名,顯然是欲加之罪。所謂的‘滿剌加商人’其實就是倭寇和佛郎機海盜,他們為了搶奪財富和奴隸,屢次到沿海地方劫掠,是名副其實的大寇,根本不是什麼無辜的商人。沿海的居民遭受搶掠之後告到官府,然後明軍纔開始行動的。沿海的勢豪大族引導倭寇劫掠沿海的村莊,其目的是為了搶奪財富,而不是所謂的反對海禁。”袁可立講到這裡,長喘了一口氣,彷彿把胸中的憤懣之氣散出來了。

“袁先生啊,這個世宗皇爺是否考慮過開海禁呢?”

“回陛下,嘉靖皇帝曾經詢問過大臣是否開禁,那些反對朱紈的官員卻告訴嘉靖皇帝通販既不賺錢,也無任何好處,不用開禁。”

“那朕就不太明白了,海禁一打開,這些人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他們應該支援啊!”

“回陛下,這些做走私生意的海商既不主張開禁,也不主張嚴禁,他們需要的是弛禁。因為開禁以後會使走私品的價格降低,有損這些官員與其家族走私者的利益;如果嚴禁,又會使其無法走私,喪失通過走私所得的重利。隻有弛禁纔是他們最喜歡的理想狀態,才能使他們的走私活動暢通無阻,既可維持走私品的高價,又可逃過國家的稅收,將钜額的收益全部放到自己的腰包裡。如果遇到海難等突發事故,還可以通過掠奪沿海村莊彌補自己的損失。”

聽完袁可立的這番話,朱由校如雷貫耳,大夢初醒。的確,這樣倭寇與當地勢豪大族的合作邏輯就清楚明白了。

“這位大明忠臣朱紈自殺以後呢,袁先生繼續講吧。”

“是,陛下。”袁可立繼續給皇帝補曆史課。

朱紈自殺後,海禁複弛。東南沿海再次出現了多股海盜勢力,各股海盜分群結黨,組成艦隊。他們荼毒沿海地區的百姓,出現了大倭亂。後來出現了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才真正剿滅了倭寇。

“真正讓倭寇問題不再複發的是隆慶開關。穆宗皇帝即位不久,就按照福建巡撫的建議,下令部分開放海禁。私人海商貿易正式獲得了合法的身份,嘉靖倭患才得以平息,大盜不作,而海宇宴如。像海瑞的孫子海述祖,他造了一艘首尾二十八丈的大船用來做海上生意。但是現在又出現了新問題,就是有些私人海商的勢力變得極其龐大,開始對海上貿易產生壟斷。還有一部分海商喜歡逃稅,這是微臣在做蘇州推官時發現的問題。微臣以為隻有嚴格管理海上貿易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那麼,怎樣才能嚴格管理海上貿易呢?”

“多開放幾個港口,多發行船引避免壟斷。再就是發展一隻強大的海軍,就像鄭和船隊那樣。”

皇帝與袁可立在中極殿商討國計民生至深夜,後來皇帝派錦衣衛護送他回家。朱由校感慨袁可立真算是一個有真知灼見的大臣。登基以來這些天,大臣們上的奏疏無非都是一些隔靴搔癢的廢話或者就是一些泛泛而談的空話。像袁可立這樣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大臣真是少見。

泰昌元年,九月十五日。

今天早起,朱由校簡單的喝了點米粥,吃了幾塊宮中甜食房做的絲窩虎眼糖、佛波羅蜜之類的點心。就去外朝的文華殿投入工作了,朱由校要劉時敏把關於萬曆朝派出去的礦監、稅監的名單和檔案都給他送過來。

朱由校在昨夜與袁可立的談話中想到了一個緩解財政壓力的好辦法,就是抄前朝太監的家掙錢。明朝的太監貌似很富有啊,遠的不說,朱由校殺得前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盧受家資就有十萬兩白銀之多。礦監、稅監真的像袁可立所說的那樣貪汙**,那他們的財產加起來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啊。

根據天子的查閱,神宗皇帝最開始往外派遣承運庫太監陳增赴山東開礦;派遣承運庫太監王忠赴陝西橫嶺開礦;派遣太監田進赴永平府昌黎開礦;派太監王虎赴真定開礦。此端一開,各地好事之徒紛紛向朝廷獻礦,一時間彷彿全國佈滿了礦藏。於是乎,神宗派遣的開礦太監幾乎遍佈全國各地:河南有魯坤,山西有張忠,南直隸有郝隆、劉朝用,湖廣有陳奉,浙江有曹金、劉忠,陝西有趙鑒、趙欽,四川有丘乘雲,遼東有高淮,廣東有李敬,廣西有沈永壽,江西有潘相,福建有高寀,雲南有楊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