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33章 遼東總督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33章 遼東總督

    

-

[]

十月十六日清晨,皇帝與遼東經略在澄海樓用膳。今早的宴席有當地的海產美味,朱由校吃得很是新鮮。早膳過後,朱由校繼續與熊廷弼商討遼事。

“行,熊愛卿吃飽了吧。你來給朕講講,韃虜是怎麼猖獗起來的?”

“陛下,努爾哈赤本來隻是一個在長白山采人蔘到撫順馬市做買賣的生意人,他二十五歲起兵主要是因為他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被李成梁誤殺。在此後的三十年裡,努爾哈赤列隊浩浩蕩蕩或金鼓齊鳴,幾乎統一了所有的女真各部。我大明冇有對他進行提防,對他擴充實力聽之任之,甚至還授予他正二品龍虎將軍之職。他多次來到北京朝貢,瞭解了不少大明朝的國事。”

“朕記得那個時候是李成梁負責遼東軍務,他是怎麼做事的?”

“回陛下,李成梁晚年,銳氣不再,守成為上,收平求穩,貪生怕死,不思進取。由師出必捷蛻變為暮氣難振。李成梁第二次鎮遼的時候,他指揮下的將官、家丁、軍丁胡作非為,危害遼東軍民。在萬曆三十四年,李成梁犯下了棄地啖虜的大錯,他放棄了萬曆六年修築的寬甸六堡。他以孤懸難守為理由,把萬曆初年開拓的八百裡疆土全部放棄。硬把到那裡安家立業的六萬餘軍民逼著遷回內地,有些人不願離開,就動用武力強迫搬家。朝廷顛倒功罪,主持其事的總兵官李成梁、兵部尚書肖大亨等人加官進爵。這件事使努爾哈赤極為稱心,他不但得到了明朝丟棄的那些土地,還得到朝廷賞賜的銀兩。正是因為李成梁的不作為,遼事纔會如此敗壞。”熊廷弼一口氣把他對李成梁的意見都講了出來。

“朕知道了,熊愛卿你再講一講韃虜的戰法?這韃虜的野戰為何如此厲害?”

“回陛下,韃虜的八旗軍是一隻以騎兵為主的軍隊。兵書有言:兵之馳騁在馬。八旗軍雖然步兵眾多,開始冇有火器,用皮弦木箭、短劍鉤槍,射程近威力弱;但是,它卻以鐵騎角勝。八旗騎兵的戰馬飼養,欄裡不蔽風雪溽暑,不喂菽薯,野外放牧,能耐饑渴。出征時,兵士乘馬,帶上自備武器和數天乾糧,驅騎馳突,速戰速決;利用行軍或戰鬥的間暇,脫韁放牧,不需後勤。”

“也就說韃虜的馬好是吧?”

“回陛下,不僅僅是馬好,韃虜的騎兵戰法也強。後金騎兵,兵悍馬壯,兵皆鐵甲,馬也披甲。騎兵作戰時,分作死兵和銳兵兩種:死兵在前,銳兵在後。死兵披重甲,騎雙馬衝前,前雖死而後仍複前,莫敢退,退即銳兵從後殺之。待其衝動明軍,而後銳兵始乘勝衝鋒。每當努爾哈赤下令吹角螺、鳴號炮,發動進攻時,八旗軍的騎兵,衝鋒、廝殺、摧堅、陷陣。”

“那大明作戰的特點呢?”

“相反,我大明軍隊習於平原作戰,長於施放火器。我大明官兵臨陣時,擺列方陣,彎弓揮刀,士氣不高,行動遲緩。而後金騎兵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個是速度快,另一個是力量大。所以當明軍未及再裝彈藥時,努爾哈赤的騎兵已衝陷方陣,肆意橫行。”

“那麼薩爾滸之戰的慘敗也是源於與韃虜拚野戰了?”

“回陛下,薩爾滸之戰,就戰場交鋒而論,楊鎬主持策劃的四路並進,有嚴格的行師日期。杜鬆急發,馬林遲進,劉綎先走,李如柏故拖,這樣參差不齊,就無法達到分進合擊的目的。分路進兵最終還是要集中力量進行作戰,所以合擊纔是發揮戰鬥力的保證。即使四路不能全合,兩路做到合擊也可以。而四路明軍全是各自為戰,有的將領貪功冒進走得快,有的將領貪生怕死走得慢,說到底這是軍紀不嚴導致的。而且努爾哈赤通過大量分佈在遼東的細作知道了明軍的進兵日期,他們得知日期,可以在戰前充分做好準備。這也是微臣不主張聯合蒙古攻打後金的原因,臣實在是怕有後金探子混進去搗亂。”

“熊愛卿,你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八旗軍的盔甲怎麼樣?”

”回陛下,後金軍的甲冑非常精良,不少人除了配備有頭盔、麵具、護肩、臂手、護心鏡之外,還製造了用於保護脅部的護腋甲,將全身上下包裹得嚴嚴實實,甚至連一些戰馬也披上了重鎧。這些甲冑皆是精鐵鑄造,不但能抵擋弓箭,也對快槍、夾靶、三眼銃這類射程不遠、命中不同的火器有較好的防護作用,即使是鳥銃,如果槍管比較短小,也不能擊穿它。”

“那我大明的軍隊著甲情況如何?”

“回陛下,在薩爾滸時,由於長期武備廢弛,明軍很多將士除了胸甲與背甲之外,身體其餘部位並無任何盔甲的保護。後金軍在五步之內專門用弓箭射對手毫無防護的麵部與脅部,中者必死無疑。現在臣已經督促遼東的軍械廠大力製造盔甲,現在已經能保證戰兵能人人頂盔帶甲,不至於跟後金軍差的太大。”

“說到裝備,除了盔甲之外,還有武器,那後金軍有火銃嗎?”

“有,後金軍有火器,都是在之前的戰爭中從明軍手裡奪過來的。”

“朕有一個問題,這銃炮與弓箭相比,誰更厲害?”

“回陛下,銃炮與弓箭相比,不但射速不夠快,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製作粗糙的銃炮在連射之後會發熱,甚至爆膛,致使部分明軍在發射銃炮時感到恐懼不安,難以專心瞄準。加之明軍一些軍隊規定,士兵在平日訓練時損壞銃炮要照價賠償,這樣就導致很多士兵因害怕銃炮爆膛而不敢加強訓練,從而削弱了戰鬥能力。”

“朕還是不太明白,這弓箭在野戰時如何戰勝銃炮呢?”

“後金軍擅長射箭,明軍則常常依靠車營發揮銃炮的威力。雙方很多時候是互相用銃炮與弓箭對射,一見麵不會立即進行白刃戰。弓箭的一個優點就是近距離能夠拋射,當爆發山地戰時,後金軍便以山石、樹木等物為障礙而慢慢逼近明軍,在三五十步的範圍之內萬箭齊發,通過平射與拋射的方式立體打擊躲藏在戰車後麵的對手。相反明軍隻有臼炮這類火炮可以近距離拋射大彈丸,而大部分銃炮類火器發射的彈丸比較小,一般用於平射,而近距離拋射時殺傷力比不上弓箭,常常不能有效打擊隱蔽物後麵的敵人。”

“那銃炮一點用都冇有?”

“不對,銃炮在守城時很有用。說實話,臣最近除了積極招兵買馬,還加強裝備,專門製造了數百門二百斤以上的火炮與數百門六七十斤至百斤不等的火炮,還有七千餘支三眼銃、鳥銃與五千輛雙輪戰車。”

“嗯,看來父皇發的軍費,愛卿用的不錯啊。”

“先皇確實發了二百萬兩白銀給邊防將士,但是臣並冇有領到啊。”

“遼東冇收到軍餉嗎?”

“冇有啊,可能是卡在戶部那了吧。”

“這個事情,朕回去就會立刻著手解決。熊愛卿不必擔憂。不過有一件事,朕要告訴你,朕要降你的職位為遼東總督,而不是遼東經略。”

經略是萬曆年間纔出現的一種職位,地位、權力俱在總督和巡撫之上,是執行戰略任務的方麵軍統帥,皆由文人擔任。

“陛下,臣做錯事了嗎?”

“不,熊愛卿無任何錯,隻是遼東戰事要拖一拖,不能影響到朝廷大局。把你降為總督,是為了告訴天下臣民遼東不算大事,但實際上朕要給你更多的權力,抵禦東虜。接下來你要做的事就是嚴明軍紀,安定遼東。劉時敏把朕為熊愛卿準備的尚方寶劍拿來。”

劉時敏遞給皇帝一柄綠鯊魚皮鞘赤金吞口鑲有珍珠寶石的尚方寶劍,熊廷弼見狀急忙跪在地上,雙手虔誠而又恭敬地舉起準備接受這把寶劍。它是權力的象征,它猶如皇帝親臨,它說明持有者可以先斬後奏有誅殺大臣的權力。

“遼東總督熊廷弼,朕賜你尚方寶劍一把,命你保衛遼東,拿好了。”皇帝把尚方寶劍交到熊廷弼的手中。

“臣謝陛下信任,定奮不顧身,抵禦東虜來犯。”

朱由校當天出發會京城,熊廷弼返回瀋陽。皇帝回京的路上,還去密雲周邊看了看,這是有原因的。

且說京城士宦及薊鎮數十萬軍士的糧食供應,大半靠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從江浙一帶運來。糧食運到通州倉後,再從陸路轉運到京師及薊鎮等處,不但耗費大量人力,而且往往還不能及時運送,導致通州倉儲存放的糧食發生黴爛。

針對這一情況,懂水利的徐光啟便給天啟皇帝上了一道疏,其中說到:密雲環控潮、白二水,是天設便利漕運之地。以前潮、白二河分流,到牛欄山纔會合,通州之漕運船隻能到達牛欄山,然後再由此陸路運送至龍慶倉,一路輸挽甚苦。現在白河改從城西流過,離潮河不過一二裡地。如果能將兩河打通,疏浚植壩,合為一流,水流變深便於漕運。往昔昌平的運糧額為十八萬石之多,現在隻有十四萬石,密雲僅得十萬石。全靠招商運輸,每年為此耗費大量銀錢,殊多不便。聽說通州倉儲糧因轉運不及大多泛紅朽爛,如果打通潮白二水,每月漕運五萬石到密雲供給長陵等八衛官兵,再把本鎮運輸費用折色銀三萬五千兩節約下來留給京軍,則通州倉無腐粟,京軍沾實惠,密雲免僉商,一舉而可得三方麵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