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200章 安陽失守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200章 安陽失守

    

-

[]

傳教士離開紫禁城後,有太監把最新的邸報傳遞給皇帝審閱,這是派到的河南彰德府的禦史侯峒曾所寫。內容是白蓮教在彰德府造反了。

侯峒曾在河南不僅查了知情不報案,還查了白蓮教的謀反行徑,這路上非常驚險,他自己被反賊發現,匆忙地逃到大名府避禍,在那裡寫下了這封邸報。

皇帝一看是震驚不已,他急忙傳內閣首輔孫承宗來做決斷。

“回陛下,河南去年大旱,對於白蓮教來說的確是個好謀反的地方。但仆還有彆的擔憂,陛下自從政以來,以嚴法治國,如果冇有地方勢豪大族的包庇,白蓮教很難有造反的力量。”孫承宗分析道。

“朝廷有內鬼,是誰?”

“仆說出自己的看法,若是觸怒陛下,還請陛下原諒。”

“直抒胸臆即可,朕恕你無罪。”

“回陛下,仆認為福王等地方勢力或許在河南與白蓮教勾結。”

聽到這裡,朱由校倒吸一口涼氣,說道:“的確有這個可能。朕剝奪了福王大量的田產,擁有的皇店、官店也被朕取消了。當年,福王與先皇爭奪太子之位,最後皇位是先皇坐了,這又是一大仇。福王利慾薰心,狗急跳牆也不是不可能。可笑啊,福王手裡冇有兵馬,完全依仗著白蓮教,其實就和傀儡無異!”

孫承宗見皇帝認定福王謀反時,急匆匆地補充道:“陛下,這隻是仆的猜測。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也有可能是仆冤枉了福王。”

“猜得有禮,說得有理。現在要趕快派京軍去河南平亂。”

“是,仆打算派遣五千京營士卒南下平亂。”

正在京軍緊急動員的時候,白蓮教正在攻打彰德府的治所安陽縣。

安陽縣城裡隻有三千士卒,且都是老弱病殘之輩。白蓮教在城南門外修造了一座高塔,特地用來觀察戰場。

當地的知府特地去拜見城內的趙王,希望這位尊貴的大明宗室發點軍餉,解一時之困。知府是這麼說的:

“王爺,咱們現在就打開府庫,一麵發放刀槍,一麵發放銀錢。凡男子五十歲以下,十五歲以上的一律編排起來,分成幾班,輪流守城。以安陽縣居民之多,募一兩萬不成問題。卑職願承辦此事。”

趙王聽到此話,覺得很為難,他也是受到清丈田畝的影響,但還是有幾十萬兩的庫銀,一直是隻進不出。如今要這位藩王主動把錢花給大頭兵身上,他覺得心疼。

好說歹說,知府從趙王手裡隻要到五萬兩銀子。就靠這些錢,知府好歹組織了上萬軍士上城牆守衛安陽縣。

第一天,白蓮教攻打安陽縣。反賊在城牆上架著無數雲梯,紮著紅絲線的死士們一手拿刀,一手扶梯,像猿猴般敏捷地爬上去。但所有爬到城牆上的反賊都被守兵砍倒,從牆頭摔下來;後麵的人接著上去,又很快從雲梯頂端處掉下來。

這個晚上,知府看在銀子的激勵下,守衛力量很足,是可以防禦勝利的。他向趙王繼續請求撥銀,卻遭到了趙王的拒絕。趙王認為目前的防禦完全夠用,不必再投錢了。這個晚上,趙王睡得很安詳。

第二天,白蓮教手裡雖說冇有火炮、火銃等武器,但他們儲存了許多火藥,也擁有可以攻城的床弩。

首先,床弩先遠程打擊城牆上的守軍,然後白蓮教的死士們靠近牆根架設雲梯,正在一個接一個地登牆。他們接受上次的教訓,離牆頭還有丈把遠時,就拋出帶有鐵鉤的軟繩,鉤子掛住牆頭明軍官兵的衣褲,用力一拖,就連人一起拖了下來,然後收起繩子,抽出腰刀殺上去。

這些軍士,大部分因朝廷常常欠餉,官長又剋扣,積了一肚子怨氣,雖說這幾天多領了幾兩銀子,但到底不願意拿命去換,見勢不對,便紛紛逃竄。白蓮教這方麵正是出山之虎,一以當十,士氣高昂,一段又一段城牆被他們所占領。

在地麵上兩軍肉搏之際,有一條地道正在緊張地堆放炸藥和地雷。這條地道正好在城牆之下。

突然,一聲巨響,城牆炸開一個大缺口。反賊穿過缺口,直奔城內。大小官兵,大部分被反賊像割韭菜似的割去了腦袋。

吝嗇的趙王和他的家人們統統死於反賊的刀下。

後金這裡也開始有了大動作,在皇太極的建議下,努爾哈赤選擇暫時放棄正麵強攻遼、沈二城,他打算避實就虛,千裡縱兵,迂迴作戰奇襲北京城。即使攻不下北京,隻從明朝統治下的地區搶掠大批人畜財物,以加強後金的國力,削弱明朝的經濟實力。

皇太極原來提出過一個理論,就是對付大明如同砍伐大樹,必須先從兩旁斫削,而大樹自仆。隻要能做到不斷地削弱明朝自身的支撐力量,使之越來越小,從根本上動搖和瓦解明朝的基礎。

另外,後金經濟困頓,隻有搶掠明朝的物資,才能使滿足八旗子弟的需求,有利於穩定民心、軍心。

這一次,努爾哈赤拖著老邁之軀,大膽地選擇了從未走過的蒙古路線,這條路線可繞過遼、沈二城,從科爾沁部借道,然後自北向南,直奔北京,給明朝以突然重擊。

天命汗調集了各歸順後金的外藩蒙古紮魯特、奈曼、敖漢、喀喇沁、巴林等部來會。在六月初一這天,就有蒙古科爾沁國土謝圖額駙奧巴、圖美、孔果爾、達爾漢台吉、石訥明安戴青、伊爾都齊、吳克善桌禮克圖台吉、哈談巴圖魯、多爾濟、大桑噶爾寨、小桑噶爾寨、瑣諾木、喇巴什希、木豸、巴達禮、綽諾和、布達席理、達爾漢巴圖魯、塞冷、拜斯噶爾、額參、達爾漢卓禮克圖、達爾漢台吉之子等二十三位貝勒率兵來會。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親自乘馬出迎,見麵後,下馬對天叩頭。進軍時指派曾受賞於明、熟悉道路的喀喇沁部台吉布爾噶都為嚮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