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98章 獻渾天儀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98章 獻渾天儀

    

-

[]

天啟七年,六月初一。皇帝在武英殿召見傳教士湯若望。

在此之前,皇帝已經收到陝西、山西、河南有異常的報告,但他並冇有放在心上。朱由校不準備派大軍前去圍剿這些白蓮教,既然已經發現了苗頭,他認為隻要依靠地方官擁有軍事力量就可以解決問題。

京軍要留守在中央做好赴遼東作戰的準備。為此事,他特地詢問了徐光啟火炮的準備情況,徐光啟回覆說四十門野戰炮和二十門攻城炮已經送往遼東。徐光啟除此之外特地提了一個傳教士,那就是湯若望,說他迫切地想向陛下推薦自己鑄造的渾天儀。

湯若望今年三十六歲,他來自遙遠的德意誌國。在萬曆四十四年,湯若望在意大利耶穌會的羅馬學院讀書。他那時正在讀一本書叫《基督教遠征中國史》,這本書是從中國回來的金尼閣神父出版的以利瑪竇日記為主的書。

在湯若望心中,利瑪竇是個偉大的人,他證明瞭馬可波羅書下的契丹就是中國。

為此,湯若望特地去找到金尼閣神父,主動請求前往中國。

萬曆四十六年,金尼閣、鄧玉函、湯若望等二十多名傳教士,乘坐遠航船,滿載著貨物、行李、備用糧食,從裡斯本出發前往中國。在船上,金尼閣神父給傳教士們講授中國語文。終於在萬曆四十七年,他們抵達了澳門。

本來,湯若望最開始冇有跟隨金尼閣北上,他想留在南方傳教,誰知道南方的儒家士大夫對他這個洋人特彆提防。他冇有用武之地。後來,他得知大明天子要招攬科技人纔來造火炮。湯若望又興沖沖地來到北京數理院應聘。

徐光啟親自做的麵試,湯若望以其淵博的科學知識成為了一名院士,他先是協助造炮。

天子對造火炮、火銃的態度是很認真的,他要的不僅僅是造出火炮,他要打造一整套完整的軍工研發製造體係。以後,冇有洋人過來,也能獨立自主的實現科技進步。

因此,湯若望最開始來不是造炮,而是教授明朝工匠們科學知識,撰寫教材。把基礎的原理、問題都明白了以後,才正式參與到火器製造。

湯若望不僅僅懂得火器製造,他在天文學、數學的造詣也非常了得。他主動找到徐光啟,提出自己的請求,要製造一台精美的渾天儀,獻給大明天子。這項活動需要大量的銅料。

得到徐光啟的許可,得到了數理院的支援,湯若望在下轄工廠安設大爐,鑄造渾天儀,他先用木製成型,分截為若乾塊,打成砂模,然後冶銅汁注入模內,造成零碎銅塊,鑲嵌焊合,成就全形,再將外表雕琢磨光。湯若望寢食俱廢,在三月之內打造了這架渾天儀。

然後又派身強力壯的軍士們把渾天儀裝上馬車送到了武英殿,供陛下觀察。就在今日,湯若望見陛下,施以跪拜大禮,說道:“偉大的大明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讓他平身,仔細打量了一番:

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歐洲白人,有著虯結的鬍鬚和高高隆起的鼻子。突出的眉骨之下深藏著一雙古怪的、碧熒熒的眼睛。不過,他那頭金黃色鬈髮,卻按中國式樣直梳上去,並且也像中國儒生那樣,戴了一頂方巾,身上穿一件白色的布直裰。湯若望在大明學習了多年中文,說得出一口流利的官話。

“你有什麼要事要告訴朕嗎?”

“回陛下,我想把這台渾天儀推薦給聖上。”

“好,你就給朕講講它的精妙之處在哪!”

湯若望跟皇帝講解渾天儀的用法,道:“天上除五星與月之外皆是恒星,位置排列有定,未嘗移動,有如這顆天球。這球上刻有二十八宿與銀漢、北鬥、紫薇、三台諸星座,皆中華與我們大西洋能見之星。人見太陽與諸星運行不止者,乃地球本身每日自轉一次,每年繞日一次,地既轉動,地上的人便覺天體在轉動了。這一斜套的圓圈表示黃道圈,便是地球繞日的軌道圈,上麵刻有二十四節氣字,表明各時地球行所到之位置。”

聽了湯若望的解釋,穿越者心中大驚,冇想到西方對天體的研究已經有如此精準深刻的認識。

見尊貴而又年輕的大明天子露出驚訝的表情,湯若望很是自得,繼續講道:“這平正的圓圈是赤道圈,上刻三百六十度,表地球的經度,它與黃道成二十三度半的斜交,因此便生出四季時差來。這相交之點,恰在春分、秋分二日,亦即地上晝夜平均之日。距離最遠為夏至、冬至二點,亦即地上晝夜時差最大之日。”

“黃道中軸稱為天軸,赤道中軸稱為地軸,兩軸亦是二十三度半的斜交。天體不轉,地球要轉,但此儀不能鑄出旋轉的地球,隻可轉動天體,以示地上所見天象。”

“例如這顆北極星,正當地軸的北端天頂,無論地行如何,它總是位於正北一方。中華稱為北辰。北鬥七星是地上最易辨明的大星,距北辰也近,它便隨時轉動著。這兩顆星稱為鬥樞,與北辰老是在一條直線上。這三顆為鬥柄,每天要迴轉過北辰一次。但因日月運行的配合,不恰是三十日與三百六十五日一週,所以鬥柄所指的正確方位,又逐日移動。但每年立春的一刻必然正指東方。中華人呼為鬥柄回寅。”

“以此推算全年二十四節氣中,鬥柄應指何方,皆有定數。其他二十八宿的運行,天河的顯滅,都是這個道理。請看此球無論如何轉動,你放眼在冬春這線黃道上看去,是絕不會望見天河的。若還按著經緯精細推驗,即對天空諸星保無差錯。至於地球是何形狀,如何會有晝夜四時,那還須待地球儀鑄成後,再與天球合驗,便明白了。“

湯若望滔滔不絕地做細緻的講解,這讓朱由校漲了很多見識。穿越者暗自覺得最近對數理院的視察不夠勤,冇有瞭解到具體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