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96章 齋長治病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96章 齋長治病

    

-

[]

喻嘉言給黃監生開了瀉下的調胃承氣湯,分量是五錢,煎成以後,病人先喝了半碗,過了一會兒,又喝了半碗。

然後,就覺著這個患者的手腳開始暖和了,人的神智也開始清醒。

這位老醫生一看,知道喻嘉言診斷的對,於是就主動告辭道:“佩服,在下告辭。”

喻嘉言一把拉住腳底抹油要溜的老醫生:“老先生彆走啊,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為何不跟我學學這個藥方呢!”

老大夫氣得呼吸急促,但還是留下來硬著頭皮在觀察。

把這付藥都服用完以後,患者的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開始渾身發熱。

家屬們又慌亂起來,都看著喻嘉言。

喻嘉言微微一笑,說道:“冇問題,這就是要好了。”

於是,喻嘉言又開了大柴胡湯給病人服用,結果是隻服用了一付,患者的病就痊癒了。

老大夫這下也服氣了,問喻嘉言:“你是按照什麼依據開的藥方。”

喻嘉言痛快地回答道:“中醫望聞問切很重要,正確診斷才能正確開藥。黃監生臉色發暗,舌苔焦黑,身上乾枯得像柴火似的。這提醒我們,病人身體裡有一團邪火在燃燒,陰1液都快冇了,還能服用溫熱之藥補陽嗎?這個時候要除去邪熱,儲存人體的津1液,這樣病人的身體才能自己恢複生機,身體恢複生機,他自己就會把病邪往外排了。”

高手就是高手,老大夫服了。

這某種程度也不能怪這位老大夫,中醫診脈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大夫因為診脈耽誤事兒的多了去了,所以中醫四診:望聞問切,這個切脈放到放在最後,一定要其他三診都進行了,最後用診脈來驗證一下。

相比之下,喻嘉言使用了目前最先進的診斷手段——舌診。舌診很清楚,舌頭一伸,你能直接看到,所以特彆直觀。

舌診出現的比較晚,在元代纔出現了第一步舌診專著《敖氏傷寒金鏡錄》,是一位姓敖的醫生寫的,真名冇有流傳下來。

後來明朝太醫院的院長薛立齋發現了這本奇書,就組織人手重新發表這本書,這是嘉靖年間的舊事了。

喻嘉言從小就飽讀醫書,也經常參與實踐,知識上超過許多大夫。自然就懂得舌診的技巧。

來國子監視察的劉若愚聽完監生們的彙報,才知道有這麼個醫術精湛的高人藏在國子監裡。

劉若愚提問道:“我記得這京城裡的名醫首屈一指的就是繆希雍了,這黃監生是富裕家庭,為何不去請他呢?”

“回大太監,繆神醫去城外給人看病,一時半會兒回不來。”監生們回答道。

劉若愚心說這喻嘉言真是一個俠肝義膽、古道熱腸的好大夫,說不定陛下組建醫學院的重任可以交給他。

“你們帶我去找喻嘉言吧!”劉若愚跟監生們說道。

喻嘉言自小希望做個醫生,但父母的督促下讓他不得不到國子監來繼續在仕途上努力。

年過四十的喻嘉言是國子監的一位齋長。

為了監督與約束監生的言行,國子監實行齋長管理製度,由年長學優、威望較高的監生來充任齋長,齋長就相當於現代教育的班長。

齋長不僅要幫忙管理國子監的日常教學,還要在衣食住行的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上課維持正常秩序,課後協助監督學生言行。

明初國子監實行會饌製,每天到就餐時間,監生便集中到會饌堂,分班按桌就座,由齋長負責到廚房領取飯菜,每桌監生集體享用。

正是午飯的點,劉若愚到會饌堂找喻嘉言,這位中年齋長正在給自己桌的監生打飯。

喻嘉言得知天子身邊做事的大太監劉若愚要找他,心裡是大為震驚,不知是福是禍。

劉若愚是位文化太監,他很敬重有真才實學的人物。他很客氣地跟喻嘉言講述了皇帝要組建醫學院的大事,一點都冇有居高臨下的架子。

當然,劉若愚也知道,判斷一個大夫是否醫術精湛,不能隻看一個病例。暫時,他不會輕易地把喻嘉言舉薦給天子任用。

正巧,劉若愚自己有一個朋友也得了重病,請喻嘉言過去看看。

喻嘉言是很想做醫生的,他知道天啟朝組建的數理院就是皇帝的命令,數理院的院士們都是有官職的,他若是進了醫學院,名義上也是有官職的。這個機會他不能放過。

劉若愚的這個朋友也姓劉,說起來算他的遠房親戚。此人名叫劉泰,才二十三歲的年紀,長得白白胖胖。

遠房親戚,劉泰在出大汗的時候,喜歡衝冷水澡,覺得很爽,還在風口那裡睡覺。這樣體質就下降了,在今年春末被傳染了瘧疾,家屬於是請了大夫給開藥,在發作了四五次之後,用藥就把瘧疾給止住了。止是止住了,但這位患者又出現了新的症狀,開始感覺胸腹漲得不得了,還冇到半個月,再看這位,已經是肚子漲得老大,胸部也鼓鼓的,喘氣特急,最嚴重的問題是大小便全都冇了。

給劉泰看病的醫生準備開一付大黃二兩的藥,這劉泰正憋得難受,馬上叫人煎藥,準備服用。

喻嘉言見到此做法立馬攔住,他問了醫生兩個問題:“第一,這是什麼病?第二,你為何膽大要殺人?”

這番話說出口,帶他來的劉若愚都覺得喻嘉言說的不像人話。

當時這位醫生勃然大怒,氣呼呼地說道:“你不要信口雌黃汙人清白。這是傷寒病導致的腸結,用了瀉藥不通,那就應該繼續加量!”

喻嘉言直接反駁回去:“傷寒?世上有不發熱的傷寒嗎?”

那個醫生突然被說得張口結舌:“啊?”

“傷寒發熱,會導致體內津1液喪失,纔會大便乾燥,那纔可以使用瀉藥。這個病是腹中之氣散亂不收,纔會漲成這樣,一虛一實,正是相反的病。這個時候如果使用猛藥大黃,把脾胃之氣給傷了,如不脹死,也會腹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