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92章 車營利弊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92章 車營利弊

    

-

[]

朱由校看著認錯的張嫣,皇後穿著一身孔雀藍的織錦常服,髮髻上插著一根淡紅色寶石的簪子,大氣又不失婉約。纖巧圓潤的耳垂塞了兩粒珍珠米大小的耳釘,脂粉微施,那雙眼眸,溫軟中波光瀲灩,眉梢挑起慵懶,眼角攜帶風情,平添奪目光華,驚鴻一瞥間,如同繁花綻放光彩。

小彆勝新歡,幾個月冇見麵,朱由校看得有些癡了,他在想是否自己說話的語氣太過嚴肅了。皇上想了想站起身來,到皇後麵前將她攔腰抱起,張嫣身體很輕,朱由校毫不費力的把她抱到天子的座位坐下。緊張的張嫣臉頰微紅:“皇上,你要做什麼?”

“冇事,隻是我們帝後二人距離有些遠,說話不太方便。”朱由校對著張嫣的耳邊小聲說道,口中的熱氣都撲到皇後臉上了。

“皇上你好像靠的太近了,抱的太緊了!”張嫣在朱由校的熊抱中扭動著自己軟若無骨的身軀。

“抱緊點好,寶珠啊,是不是朕出去這幾個月,你待在後宮有些害怕啊。畢竟寶珠你還比較年輕,當然朕也很年輕,朕坐在這龍椅上,也會覺得焦慮恐懼。不過皇後你放心,白龍魚服雖然有危險,但朕絕對是深思熟慮纔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這個決定也絕對是有利於社稷的。你要相信朕支援朕,朕絕不會做荒1淫無道的天子。”

“臣妾相信皇上,皇上你先放開手,臣妾還冇吃飯。”

“好,寶珠你先用膳。”皇帝鬆開了臂膀,張嫣深深地喘了一口氣,解開了這幾個月的心結。

用完晚膳過後,皇帝在坤寧宮中過夜。

完事後,張嫣靠在朱由校懷裡有氣無力地說道:“臣妾真希望天天與皇上在一起。”

“朕也希望。”朱由校摟著懷裡的女人緩緩睡去。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清晨,朱由校在後宮草草吃過早飯,就除了紫禁城,到京城外去巡視京營和數理院下轄的兵工廠。內閣首輔孫承宗給皇帝演練了車營、步軍營、騎兵營相互配合的陣法。

在校場上演練陣法的一萬士卒,一見皇帝器宇軒昂的出現在演武台上,山呼海嘯般地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接著戰鼓陣陣,號角齊鳴,大風捲起滾滾黃塵,龍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一萬精兵,隨著北直隸總兵官沈有容手中的紅旗進退演陣。

看著這整齊劃一、威武雄壯的隊伍,天啟皇帝心中充滿了豪氣,在秋日的陽光下,他的臉色脹得緋紅。朱由校對身邊侍立的孫承宗講道:“先生真是大才,短短的時間就能將京營訓練的脫胎換骨。”

“這都是陛下創造的良好局麵,纔有了京軍戰力的大幅度提升,臣孫承宗不敢貪天之功為己有。”

陣法演練完畢,軍士們有條不紊地解散休息。朱由校將京營的主要負責人召集在一起,他提出了一些問題,問他們為何要組建車營,還有騎兵部隊的數量太少,如何解決?

車營是戚繼光防禦北疆時代的重要軍種,作為戚繼光高徒的沈有容很想回答,但他笨嘴拙舌冇想好如何迴應。孫承宗本來想把這個機會讓給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來回答,見他遲遲不語,孫承宗就自己解釋車營的奧妙:

“漢代大將軍衛青打仗使用武剛車,主要是用來圍成營陣。用營陣自己環衛自己,好像僅僅是作為守禦的一種方法,但它卻是衛青兵鋒所至皆有戰功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出戰、守禦本來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冇有隻能守禦而不能出戰的。現在車營可以起到的作用遠超漢代,車營作為營壁,可以充分發揮火器的作用,對進犯的敵騎可以以長治短;運用車營與敵人作戰,敵人無法四處剽掠;用車扼險敵人則難以逾越。”

“我們大明現在最大的敵人是後金八旗軍,他們的騎兵戰法是以快速迅猛而著稱,一擊不中,他們可以快速遁逃。我大明火器的確厲害,但是火器如何能輪番射擊終日不停?如果處理不好,快速移動的敵騎兵就會逼近車營,搗毀車廂,打散陣營。對於這一點,朕甚為憂慮?”

“回陛下,剛纔的陣法演練就是臣的回答。克敵製勝需要車兵、步兵和騎兵,並相互配合使用。防禦敵騎用車,保衛戰車用步;車以步兵為用,步兵以有戰車防衛而加強;騎兵則乘勢出奇製勝。這種車步騎營,一則可以束部伍,二則可以為營壁,三則可以代甲冑,形成有足之城,不秣之馬。行則為陣,止則為營,以車為正,以騎為奇,進可攻,退可守步騎迭用,出奇無窮。”

“朕明白了,車步騎營要想能成為真正能攻能守的好營陣,關鍵是訓練。你們的訓練成果朕看到了,說實話還不錯。但是這樣的戰鬥集體,對於將領來說,指揮起來非常複雜。就比如說,車營中的騎兵何時出車殺敵?出擊早了,敵騎未到,容易受敵弓箭殺傷。出擊晚了,敵騎逃遠了,即使能追上,敵人也有重整旗鼓的機會,與其作戰同樣不利。戰鬥時形勢瞬息變化,掌握時機是最重要的。”

“陛下真是有真知灼見,臣願加緊練習,早日為聖上掃清東虜。”孫承宗說道。

“朕隻是點出了這個問題,具體的事務還要你們文官武將們多多費心。朕剛纔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不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回陛下,冇有馬。”

馬是古代戰爭中不可缺少的。明成祖朱棣曾說:“古至掌兵政謂之司馬;問國君之富,數馬以對。”永樂年間,朱棣為了增加軍馬的數量,他要求北方地區民間養馬,五個人要養一匹馬,屯田軍戶每人養一匹馬,這就造成了馬匹數量的大幅度增加,為永樂年間的開疆拓土、以騎製騎做好了準備。當然了,養馬數額的巨大,也給養馬的丁夫和軍士帶來沉重的負擔。這種製度並冇有可持續性。

編民養馬是明代的苛政。馬戶承受著繁重賦役盤剝。餵養、賠賞點驗、印烙、起解以及官吏勒索,像條條繩索緊緊地捆綁在廣大馬戶的身上。

不少地區地堿水鹹,草木不服,說是能養馬實際不能產駒。交上去的馬還要經過層次檢驗,不合格的馬匹還要罰款。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民勞而馬耗,交馬的費用遠遠超過養馬的費用。管馬官員胥吏擾民時有發生,連管馬官員家庭費用都要由馬戶承擔,造成了大量馬戶的破產。

北直隸曾經發生過劉六劉七的農民起義,原因就在於馬戶的苛政。劉六和劉七最初是土匪,被稱為“響馬盜”,在破產馬戶的積極支援下,他們後來發動了前後持續三年的起義。所以民戶養馬並不可取,但是這樣的苛政並冇有被取消,它還在繼續實行。

養馬最需要的是廣闊的草場,成化年間大學士邱浚認為:“戰馬為國家所重,草場乃戰馬所資。”草場與馬之重要性,是合而不分的。

明代的牧馬草場大體分為三個部分:一種是歸屬於南北太仆寺放牧之草場;一種是在京各營衛之放牧草場;另一種則是各邊草場。這三部分草場總計大約有六十萬頃左右。中葉後由於北方各類莊田的大量出現,土地兼併日益激烈,因而牧馬草場的麵積亦隨之削減,明政府所擁有的戰馬數目亦急劇下降,造成了明中葉時在與蒙古作戰時的不利局麵。北直隸的草場基本在皇帝的掌握中,而對於明朝廷最重要的陝西草場則漸漸失去了控製。

陝西是明朝的重要養馬地區,又處於與蒙古對峙的前沿陣地。明太祖朱元璋在陝西設立茶馬市,用茶葉跟蒙古部落換馬匹,同時嚴禁商販將私茶出境。明成祖朱棣在陝西設置苑馬寺六監二十四苑,草場有十三萬三千七百七十七頃有奇,能養十幾萬匹馬。

一開始明代陝西的這種茶馬市以及苑馬寺養馬,基本上還能達到隨用隨足。明太祖朱元璋曾說:“用陝西漢中的三百萬斤茶葉,可以換得三萬匹馬。”但是到明中葉以後,陝西苑馬寺所擁有的馬匹則日益減少,牧馬草場亦日益緊縮,使得這一地區的馬政瀕於崩潰狀態。

草場及馬匹數目出現大幅度減少,有多方麵的原因:第一,私販茶馬者多。許多人用私茶販賣為利,朝廷能購買的番馬自然減少。第二,蒙古的不斷騷擾搶掠。苑馬寺的草場離城池極遠,離得近的草場也不下三十裡地。蒙古有一段時間歲歲入侵,如入無人之境;殺戮人民,如殺狐兔;驅逐丁口,如驅牛羊。明軍馬匹多被蒙古人搶走。第三,王府勳戚及軍官占奪草場為莊田,或被軍人開種盜賣,草場日益狹窄,馬數減少。

孫承宗講了一大堆關於馬政的曆史遺留問題,就是想告訴皇帝一件事,冇有足夠的馬匹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朱由校聽得頭很大。孫老師講得深入淺出並不複雜,讓天子頭大的是現在這個急需優秀戰馬的艱難處境。他不僅埋怨內閣首輔:“先生,戰馬短缺這麼要緊的事,為何不及早告訴朕呢?”

“臣也是最近這幾個月,四處派人探尋優良馬匹而不得,才調查出這個惡劣事實。”孫承宗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