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87章 微服終點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87章 微服終點

    

-

[]

濟寧周邊的窪地並不是說就是完美無缺,這個地區有嚴重的衛生問題。因為土地不需要施肥,所以這裡冇有積肥的習慣,無論大小村莊,街道上冇有公共廁所。居民家的廁所隻為擋人耳目,也並不注重攢糞。豬、雞都到處跑,不用欄圈。村莊到處是人畜糞便,冇有人拾糞,都是任其風乾或靠下雨時衝淨。到處有一種惡臭的空氣,朱由校在船上路過高地上的村莊都是保持屏住呼吸的狀態。

惡臭暫且不提,這樣的環境還導致夏秋季節蚊子特多。在朱由校的醫學認知上,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寄生蟲病、瘧疾等疾病的發病率上升。這是與“上坡地”對比,不好的方麵。

船伕劃船帶朱由校等人穿過遼闊的水麵,抵達離濟寧城不遠的岸邊,付完擺渡錢以後,皇帝一行人進了濟寧城。

進了濟寧城以後,朱由校覺得旅途的勞累根本就不算什麼了,這座繁華的商業城市是他微服私訪的最後一站。考察完本地的民情和瞭解河道總督左光鬥的治水情況以後,皇帝就可以安安心心回紫禁城親政了。

漫步在濟寧城的商業街道上,朱由校看到州城內外,通衢要道,運河、越河兩岸,行棧店鋪林立,各地商賈雲集,百業興盛,這裡的市場甚至比皇帝見到的運河名城——臨清的市場更加繁榮。

濟寧城在元代就成為京杭大運河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水旱碼頭,是南北傳輸要地和重要的物品集散中心。元代詩人曾寫過一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濟寧城區商業繁榮景象:“日中市貿群物聚,紅氈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樓歌館相喧闐。”

到明代中葉,運河經濟進一步提高,濟寧發展成一個“車馬臨四達之衢,商賈集五都之市”的繁榮商業城市,每年在濟寧裝卸的貨物達四百萬擔,迅速出現了“官舸商舶鱗集,麻擁於濟城之下”的興旺景象。現在城區定居之民已不下數萬家,商賈之踵接而輻輳者亦不下數萬家。

在明代,濟寧繁榮興盛的商業行業主要有藥材業、皮毛業、糧食業、雜貨業、綢布業、竹貨業、百貨業、鐵貨業、茶葉業、陶瓷業、文具業、飲食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十多個行業。曆經數百年發展和變遷,各個商業行業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僅行業分工越來越細,並且還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地域分工,逐漸形成了以銷售某種或某類商品為特點的比較專業性的商業街巷和市場。

比如說竹竿巷,以編織出售竹器、竹貨而得名;薑店街,以黃薑商販貨店得名;果子巷,以售乾鮮果品而得名;雞市口街,以雞鴨市場而得名;驢市口街,以牲畜交易市場而得名;柴禾市街,以賣燒柴市場而得名;瓷器衚衕,以出售瓷器而得名……

最大的行業是藥材業,濟寧的藥材業起源於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即成為全國十大中藥材市場。明代藉助運河進一步得到發展,萬曆中期達到鼎盛,藥材行棧發展到一百多家,零售店鋪發展到五十多家,每天吞吐藥材量達到幾十萬斤,與全國十九個省建立了購銷關係,互為市場,成為全國著名的大藥材市場。

僅次於藥材業的行業是濟寧城的皮毛業,大的皮毛行棧發展到三十多家,年經營皮貨近百萬張。貨源除來自全省各地外,部分來自北直隸、內蒙、遼東等地。根據朱由校的實地調查,濟寧也是運河沿岸最大的糧油集散中心之一,貿易規模僅次於臨清,除此之外,其他的行業貿易量要遠遠超過臨清。

皇帝麵對這樣熱鬨的街市有些眼花繚亂,不僅州城南運河、越河兩岸街巷已形成約方圓三裡的繁盛商業區,而且州城內通往東西南北四門的西條大街也已辟為繁華的商業街市。這些最繁盛的商業街巷,店鋪行棧鱗次櫛比,大店鋪門麵裝飾豪華醒目,商品貨源充盈,品種繁多,琳琅滿目。白天客商雲集,摩肩擦踵,生意興隆。晚上,街麵上燈火輝煌,交易不停。有些商戶生意火爆時,常常通宵達旦進行營業。

城市內部的環境也非常好,江北小蘇州是濟寧城的一個外號,因為濟寧城內有不少仿蘇州園林的建築。城市裡由於水源豐富,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園林中花草樹木四時不屑、八節生存。花樹有桂花、海棠、玉蘭、山茶、石榴、紫藤、梅碧桃、薔薇、月季、牡丹、杜鵑、竹子等;在樹木配置上,有鬆、柏、榆、槐、女貞、梧桐等習以常見;夏日荷花更是盪漾在碧波之中。

天子在濟寧城感受到的是滋潤人的空氣,和城外的臭味不同。豐富的水源和園裡栽種的眾多的花木,起到了保護整個城市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作用,也保護了城市空氣,使之清新宜人;保護了城市的溫度和濕度,使之免受季節、雨旱的影響。

對於天啟皇帝來說,吃是一件大事情。恰巧濟寧的飲食業非常發達。飲食業在舊時代因其服務的階層不同,總是向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麵向官宦、財主的高檔大菜;二是麵向小業主和勞動者的街頭小吃。這兩種小吃在濟寧都彆有一番風光。

濟寧衙門多,官府接待多,商號應酬也多,飯店隨之而多,名廚師也多,久之也就形成了濟寧菜的兩大特色。因地處水鄉,所以濟寧廚師的拿手菜多是湖鮮、水產;因運河南北商旅雲集,所以菜品兼取南北風味,濟寧菜大大豐富了魯菜係統。

來濟寧的人大多經商,早晨應酬開市,來不及做早點,人們便多有上街買早點的習慣。生意人和手工業者又常熬夜,所以夜宵也多。加上運河船隊停滯時間長,做飯不便,街頭小吃就興盛起來。

朱由校最喜歡的濟寧小吃是甏肉乾飯。甏是一種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顧名思義,用甏盛放烹製的肉。起源於元朝。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彆有一番風味。

大米用前先篩後簸,絕無雜物,凡半粒者全剔除;乾飯必須蒸透,用水必須適量。烹製甏肉時,須將肉條、麪筋、剝皮熟雞蛋、蒲菜頭或白筍丁以及調料放在甏內煮熟,米飯在另一甏內煮熟。食時從兩個甏內分彆盛取甏肉和米飯,其大米乾飯粒粒如玉,甏肉色澤紅韻,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湯濃味厚,鹹香可口,堪稱一絕。食用時,外加一道鹹菜或老虎菜或醃製辣椒,味道更佳。朱由校一口氣吃了幾大碗。

晚上到了尋找住宿的時候,朱由校直接去河道總督的府衙。反正濟寧城已經是最後一站了,考察完左光鬥皇上就回京城了,她讓錦衣衛千戶王陽武和秉筆太監曹化淳亮明大內的金牌,證明他們的身份。朱由校本人並冇有暴露皇帝的身份,府衙的官員認出廠衛的令牌,知道他們都是皇帝的親信得罪不起,這個小官滿臉堆笑地請朱由校等人入府。

皇上裝著狐假虎威的樣子跟太監曹化淳進了府衙,朱由校左看看右看看,也冇見到左光鬥的半個影子。他問領路的官員:“河道總督左大人去哪了?”

“左大人去靈璧、雙溝、黃鋪一帶監督河工們修複堤壩去了,他已經走了一個多月了,前幾天他寫信給濟寧府衙說很快就回來,下官估計明天左大人就差不多回來了。”領路的官員畢恭畢敬的回答。

朱由校想想也成,在等他一天吧,當晚皇上住進了河道總督府衙後院的廂房,安安穩穩地睡了一覺。

天子在河道總督府衙睡了一覺,起來時已經是天光大亮。他不喜歡衙門的夥食,皇上帶著十幾個護衛出門去吃濟寧有名的小吃胡椒辣湯,順便打聽一下河道總督左光鬥在此地的官聲如何。

皇上派了新加入錦衣衛的成員鐵冰之、鐵媚父女分彆去飯館裡打探左光鬥的情報,他自己也到鬨市裡去詢問,得到的結果非常一致。左光鬥是一位非常清廉和勤勉的官員,來了濟寧隻參加了一次當地下官對新上司的接風洗塵,然後就一心投入到治河工作中去,冇有參加過餘外的應酬。不過也有些大腹便便的財主和官僚表示左大人太不懂人情世故,悶頭做事在官場是行不通,走不長遠的。一些小老百姓也跟著這麼講。

聽到普遍積極的民間反應,朱由校覺得很高興,這說明皇帝冇有選錯人。至於,對清廉有些異議隻能說明朝廷的氛圍太糟糕了,如果像洪武年間那樣的官場氛圍,清廉是一種常態,左光鬥一定會被認可。可是如今,貪汙是一種常態,做官清廉為百姓做好事乾實事卻容易遭大多數官僚記恨。更可氣的是,還有好多傻乎乎的老百姓就被虛偽的士大夫忽悠住了,堅定不移地認為貪官是乾實事的料。這樣的現象是世風日下,道德淪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