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77章 口外初戰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77章 口外初戰

    

-

[]

在皇帝與晉商聊天時,張家口的口蘑行可是熱鬨的很啊,晉商商會的大頭目範永鬥在草原上支了一個燒烤架,上麵烤著肥羊,身邊有一個湯罐正在煮口蘑。

張家口地區壩上草原地處蒙古高原東南邊緣,廣袤遼闊,景色秀麗。這裡既有綠洋花海之譽,又是馳名天下的口蘑產地,也是晉商做蒙古、滿洲生意的好去處。

蘑菇是一種野生真菌。有平蘑、草菇之彆,人工培植的還有香菇。而最為上乘的是張家口地區壩上草原產的蘑菇,它以味鮮肉美聞名於世,被稱為口蘑。由於張家口北邊的壩上草原盛產蘑菇,所以在隆慶明蒙開展互市以後,眾多蒙古人,用駱駝、馬騾、牛車等運輸工具,把蘑菇運到塞外的旱埠碼頭張家口出售。

當時的張家口是內地與蒙古物資交流的集散地,市麵繁華興隆,各地商賈雲集,是銷售蘑菇的寶地。而草原上運來的蘑菇多是冇有加工的土貨,要賣給食用者則需有人來加工。晉商在這項買賣中大獲盈利,每年購進加工五六十萬斤蘑菇,銷往全國。

商人對於金銀利潤的追求是無窮無儘的,晉商就是如此。晉商八家的首富範家第八代家主範永鬥正在準備與後金的交易,之前他也多次與遼東的建州女真努爾哈赤進行大規模的交易,主要是購進大量遼東特產比如說人蔘、皮草什麼的,因為壟斷了人蔘的買入,範家還被稱為參商。

不過現在這種規模的生意要危險一些,之前努爾哈赤還隻是臣服於大明朝的一個女真酋長,所以晉商跟滿洲做生意其實是完全合法的,在明朝冇下嚴禁與韃子通商的法令之前,努爾哈赤通過張家口的市場購入了大量的鐵製武器和盔甲,還通過範永鬥搭線招募了大量懂得冶煉鑄造鋼鐵的工匠。

本來滿洲國主努爾哈赤攻陷遼西的話,他就能獲得大量的鐵礦、煤礦和鹽井。但是戰事受阻,滿洲現在需要從張家口購買足夠的糧食、鹽巴和鐵器。晉商發大財的機會也就到了,努爾哈赤的兒子,貝勒皇太極親自帶著一些遼東的特產和以往從明朝掠奪的一些財富,從鐵嶺出發繞了個大圈來到張家口。

範永鬥準備了幾千匹馬騾的車隊運送物資,沿途經過的明軍衛所,他都跟當地的軍事長官一一打點過。朝廷現在下令嚴禁與東虜通商,所以晉商明麵上打著和蒙古互市的旗號,但實際上是和朝廷的勁敵女真人做生意。範永鬥本人精通蒙古語和滿語,與愛新覺羅家族來往甚密,他自然是商隊的直接領袖。

皇太極帶著一千人從科爾沁草原趕過來,與範永鬥做生意買入為進一步對明戰爭所需的物資。皇太極說得一口好官話,遠道而來的他臉龐赤紅。他來不及休息,來不及享受範永鬥烤羊肉,直接驗貨,準備付款結賬走人。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和名貴的特產,範大掌櫃自然是滿臉堆笑。正在他們交易之時,隻聽得遠處狼煙滾滾,幾千明軍騎兵殺了過來。

明軍的主將是滿桂,他得到了有大批商隊來到張家口與東虜通商的訊息,帶著兩千騎兵急忙奔馳到張家口檢視情況。皇太極見狀大喊不妙,他匆匆忙忙準備迎戰,晉商馬隊裡也有不少弓馬嫻熟的勇士。滿桂手下的這兩千騎兵是這幾個月突擊訓練的,雖然他有突然發起進攻,敵人來不及反應的優勢。但也隻是勉強把對方逼退。

一輪皓月當空,草原上火光燭光猶若長蛇,兵器的撞擊聲叮噹不絕。皇太極不愧是精於帶兵打仗之人,他看出明軍雖然訓練不錯,但是不常上戰場,缺乏血與火的磨鍊。皇太極迅速穩定軍心,帶頭衝鋒陷陣反擊,缺乏對敵經驗的明軍漸漸落入下風。在這個節骨眼上,晉商頭目範永鬥丟下所有商品,趁夜色帶著車隊逃跑了。

金軍主將皇太極想著徹底殲滅眼前的這支明軍,結果遠處有傳來戰鼓聲,京城兵備道孫傳庭帶著大批援軍殺到。皇太極害怕被包圍,隻能鳴金收兵往草原逃去,滿桂折損騎兵八百人,剩下的人不敢追敵兵,明軍此戰獲得了大量晉商的物資。

孫傳庭、滿桂帶著軍隊回到京營駐紮,將作戰情況彙報給孫承宗。

內閣首輔聽完也是有喜有憂,喜的是滿桂帶著一隊騎兵截住了後金與大明內部漢奸行商的物資。孫首輔對邊關行商走私軍用物資的情況有所瞭解,他建議皇上在京畿地區設置暗哨觀察商隊的生意。皇帝在邊鎮設置了幾多個錦衣衛暗哨,一有風吹草動就要通知到內閣和京營。雖然滿桂這幾個月辛辛苦苦訓練得騎兵折損了不少,但這個戰果還是值得鼓勵的。這說明京軍的編製革新和嚴格訓練是有效果的。

憂的是雖然擷取了不少物資,但並冇有查清楚與後金通商的人是誰,這幫奸商非常小心機敏,而且對於張家口外的地形非常瞭解,迅速尋找最佳路線逃脫了。當時在現場的孫傳庭派人去追蹤商人,結果是一無所獲。

正在京城臨時領導孫承宗忙著獎賞將士和追查漢奸的時候,皇帝在聊城過中元節。

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十五日,也稱“盂蘭盆節”,俗稱“鬼節”。這一天,是上墳祭掃的日子。有的人家還用紙剪成衣服和冥鏹之類,焚在墳前,說是為亡人送寒衣。

聊城的中元節,興放河燈,用色紙製作成荷花瓣形,中心置燈,夜間放入河中,越多越好看。它隨波盪漾,燈光水影,彆有一番風趣。這是佛教中的超度幽冥,與誦經齋醮同一意義。

府城隍廟僧道用竹木和各彩紙,紮製了一隻長三丈的法船,上邊佛像神祇檣桅蓬帆俱全。由一隻真船載著,鑼鈀齊奏,和尚道士高聲誦經,並向河中焚化冥鏹,說是超度水裡的孤魂。在護城河中巡行一週,劃至北城外焚化。

龍灣“靜業禪寺”是邑中古刹之一。中元節晚上,在寺外高紮治台放焰口。由八個和尚,各披袈裟執樂器,奏樂歌唱,宣揚佛號,直唱誦到夜靜人散才休,這就叫“盂蘭盆會”。也是為超度幽冥亡魂的。寺裡僧人集體放焰口外,還紮製了不少“蓮花燈”,貯油點燃,放入運河順流而去。

皇帝看完熱鬨以後,就準備啟程去下一個城市。如果按著京杭大運河的順序來的話,下一站就是濟寧。朱由校新冊封的河道總督左光鬥就在濟寧。左光鬥的性格,朱由校是知道的,那就是頭倔驢。左大人遇見皇上,一定會義正言辭地勸皇上回京城。到時候一定會鬨得沸沸揚揚,皇帝的秘密出行就全毀了。

朱由校決定從聊城一路往西去,先走水路前往濟南,再走旱路直接前往蓬萊水城,巡視山東的海防。然後回過頭來,在前往濟寧,視察左光鬥的行政,水利建設是否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然後如果有需要再視察其他城鎮鄉村,冇需要就直接回京城。

說起來,皇帝走了那麼多地方,收穫極大,這個收穫不是指他到處遊山玩水、品嚐美食,而是他切身體會到地方吏治的崩壞,**和不作為充斥著整個官場。

每過一次關卡,朱由校的船隊都被收取超過大明律規定要求的稅銀。那麼多出來的這筆錢財,都變成地方官吏的囊中之物了,百姓被剝削的更狠,朝廷卻一點好處也撈不到。不過顯而易見,隨著天啟皇帝對稅監的打擊,行商的數量在增長。也就是說雖然商業的司法環境不好,但是行商依然是有利可圖的。這些行商應該都屬於實力雄厚的大家族,他們相對於小商小販,能承受更大的風險,更大的資本規模也意味著更大的利潤。

另外一點就是鄉下裡長對於土地兼併數字的矇騙,在山東,土地兼併最厲害的是孔子後人衍聖公的家族,在往下論,纔是藩王和文官武將。這些人占有大量的土地,卻不交賦稅,是當今天下最大的不公平。

比如說衍聖公一家曆代都有賜田,明初朱元璋賜予孔子後人祭田二十萬畝。分為五屯四廠十八官莊,坐落濟寧、滋陽、曲阜、金鄉、寧陽、鄒縣、泗水、滕縣、魚台、汶上、曹縣、钜野、定陶、荷澤、鄆城、東阿、壽張、範縣、濮縣、陽穀、東平等二十一州縣。僅鄆城縣一屯就有莊所四十餘處。神宗皇帝最寵愛的兒子福王,福王的賜田最多。福王的分封地在河南,河南田土不足,萬曆帝命令山東、湖廣協濟,於是山東、河南、湖廣的膏腴之地,幾乎囊括殆儘。

這樣的結果就是著冊土地失額日劇。以莒縣為例,萬曆四十二年尚有地二萬二千一百八十一頃九十八畝,到天啟元年,隻剩一萬四千四百頃了,短短七、八年間,民田就被奪去八千頃。八十萬畝的土地難道憑空消失了麼?當然不可能,唯一的解釋就是被權貴霸占了,朝廷少了一大筆稅收,民間增加了許多無地農民。

朱由校一邊想著緩解社會矛盾的解決方法,一邊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