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53章 工業之源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53章 工業之源

    

-

[]

定時器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萬曆末年,時鐘對於明朝人來說不過是一種收藏品,但對跨越大洋的歐洲人來說,定時器卻是他們用來鑒定船隻在海洋中正確位置的儀器,因此必須非常準確,不容有絲毫差錯。定時器的演進與後來牛頓力學和微積分數學的發展有莫大關係。

望遠鏡是另外一個例子。望遠鏡是遠洋航行不可或缺的,但經改良的望遠鏡也讓歐洲人能夠觀測月亮和行星,推動天文學的發展,導致伽利略的重要發現。

在歐洲諸國之間的戰爭中,雙方火炮的準確度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此有需要發展幾何、三角和微積分等數學,來計算在不同仰角下炮彈的彈道和射程,但這些數學又可以用在其他科學領域上。

除了需求以外,穿越者認為有一個導致科學革命出現的因素最不容忽視,那就是環繞地球的航行。

歐洲的航海家們通過對世界各地完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習俗的接觸,以及對地球各處地理生態環境的觀察,令歐洲人大開眼界,把他們的視野擴展了不知多少倍。這些刺激對西方傳統觀點看法的衝擊以及對西方思維的影響之巨是難以估計的。

這是明朝及世界其他文明所冇有的經曆。在中世紀時期坐井觀天的歐洲文明,此刻從井中爬出,大明朝的士大夫還依舊在井裡麵。雖然已經有徐光啟這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學者,但是還是有不少腐儒還把西方的技術看做奇技淫巧。

為了拉動工業促進科技發展,穿越者決定從大辦兵工廠開始,他打算以對軍事的投入來拉動北方的重工業。然後同時他還要發展造船業,再發起一次類似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控製海洋上的貿易要點。

對於皇帝來說,今天有很大的收穫。對於東林黨人來說,今天同樣是不平常的一天,京城來了一位貴客。這位貴客就是曾在從萬曆三十五年到四十二年當過七年內閣首輔的葉向高。

宦海,千帆競渡,皆指望抵達彼岸,然有幾舟經得起這狂濤巨瀾?顛簸暈眩者有之,折戟沉沙者有之,回頭是岸者有之,乘風破浪者有之。宦海,處處是迷津!葉向高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但他仍然有暢遊宦海的決心。實際上致仕這幾年,他每一天都在懷念當樞輔時那手握大權的滋味。

朝裡不少大臣都認為葉向高是東林黨領袖,其實葉向高不過是利用東林黨人為他造勢而已。東林黨算什麼東西,不過是一群嘰嘰喳喳的書生而已,出過內閣首輔嗎?

在葉向高的心裡,他和東林黨不在一條船上,葉向高自認為他福大命大,而且善於隨機應變,他的船是一定不會翻的。東林黨的船翻不翻和他就冇有關係了。

葉向高計劃著,新君登基,東林黨是立了大功了。先讓東林黨人把萬曆朝的內閣首輔方從哲轟走,然後葉向高憑藉著個人的巨大影響力和東林黨的大力支援回京任職,那內閣首輔的職位還不是手拿把攥。誰承想半路殺出來一個孫承宗,搶先坐在了內閣首輔的位置。葉向高不得不臨時變更策略,先求助東林黨進入朝廷以後再說。

東林黨本來就是上趕著拉葉向高入夥當老大的,這會聽說葉向高回京,東林黨人在京城為他準備了一場盛大的接風晚宴。這場晚宴由汪文言安排在京城的一棟豪宅裡。當天參加晚宴的有劉一燝、楊漣、左光鬥、黃尊素、惠世揚、汪文言等人。

在東林宴會上,席間賓朋滿座,高談闊論。席上杯盤錯致,味儘水陸,庖廚之精,令人歎賞。小唱撥絃弄絲,唱著山歌野調,在旁侑酒,煞是儘興愜意。

宴會已到了精彩之處,接下來就是上兩道壓軸的名菜,一道是火炙鵝,另一道是活割羊。所謂火炙鵝,就是將鵝罩在鐵籠裡,讓他飲下椒漿,直接在火上燒烤,毛儘脫落,鵝未死,肉已熟了。而活割羊,就是從活羊身上割取羊肉,用火燒烤,肉已割儘,羊尚未死。

這就是現在的世風,士大夫留心烹飪,爭奇鬥巧。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不惜標新立異,彆出蹊徑,慘殺物命,暴殘天物。

這樣的宴會,楊漣並不是經常參加,他覺得這樣的宴會太過豪奢了,但他不知道其實汪文言已經考慮他的心情把宴會弄得簡樸一些了。

當然一方麵也是考慮到今天有大事要商量,否則汪文言一定會叫上一大批青樓女子來陪酒,要知道東林黨有好些人都喜歡妓鞋行酒。妓鞋行酒又稱為金蓮杯,就是士大夫們把名妓穿過的鞋當酒杯用。聽起來有些噁心,在明朝卻被認為是一種風雅。

東林黨人開這個接風宴,不是為了吃喝,而是有政治目的。宴會的主角葉向高,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開始表明他的意圖。

“我葉向高侍奉神宗皇帝八年,如今受到泰昌皇帝的傳召。當今聖上年幼被人欺騙,我葉向高不能到內閣輔佐天子安定天下。其實吧,我的進退去留並不是什麼大事,我就是擔心陛下被人矇騙,現在方從哲的餘黨官應震等人還留在朝堂之上,流毒不淺啊。現在的內閣首輔孫承宗雖然勤懇,但是過於關心軍事,京軍牢牢地被他掌握,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還有那什麼所謂的數理院院長徐光啟,他是天主教徒,不學我中華的儒家,反而離經叛道去學從泰西傳過來的妖術。袁可立都致仕二十六年,他哪裡還有什麼施政之法,好像還想開什麼海禁,那是太祖定下來的祖宗之法不可改的。現在皇上被他們帶的隨意屠戮大臣,治天下應該寬仁,不能這麼野蠻。”

“葉公說得嚴重了吧,孫首輔冇有那麼大的權力,也冇有那麼大的私心。我在內閣跟他工作也有一段時間了,孫高陽確實精通兵事,而且善於統籌全域性。徐光啟是研究火器,並未傳教啊。至於袁可立,開海的事還冇有決定好呢。”反駁葉向高的是現在身在內閣的劉一燝,他是東林黨中的官職最高者。劉一燝雖然是東林黨人,但是國家利益在他的心裡永遠排第一位。劉大學士的反駁,葉向高其實都清楚,但他就是為了上位故意抹黑他們。

“劉公也說得片麵了吧,俗話說得好,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陛下現在過於信任這三位大臣,不聽彆的臣子的肺腑之言真知灼見,這難道叫好?我看不如全力支援葉公入閣,也好為皇帝分憂。”在場唯一冇有功名的汪文言出言迴護了葉向高。

從個人關係上講,汪文言和葉向高的關係最好。汪文言出身獄吏,有長期在基層工作的經驗。葉向高則是一個官場老滑頭,他們倆的價值觀最接近,也最好共事。

這個宴會開來開去,還是讓汪文言帶回了主題。東林黨人開始寫奏疏推薦葉向高入閣。

冇有任何功名的汪文言之所以能在東林黨站住腳跟,原因是他有一套自己的官場哲學:生命在於運動,做官在於跑動。不跑不送,聽天由命,隻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而東林黨的士大夫們礙於清流的麵子上,無法徹底貫徹這套官場哲學。

可是汪文言的官場哲學註定是幫不到葉向高,皇帝是官場最大的獨裁者,他有主宰官員升遷進退的權力,他不同意誰都冇有辦法。汪文言想從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嘴裡套點話出來,誰知陛下掌權以後,王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老老實實在大內待著,不見任何外人。

王安也是嚇怕了,他位極人臣,榮耀風光,仰慕者、攀附者紛至遝來欲睹一麵,然而他避而不見。不是他冇有虛榮心,因為他清楚自己在位極人臣的同時,仍是個不折不扣的家奴,在喜怒無常的君主麵前,實無尊嚴可言,唯有兢兢業業當好家奴,避免樹大招風,纔是保身之良策。

在東林黨商量對策的時候,朱由校在處理一件重要的國事。他下詔派遣袁應泰去衡水縣修水利設施。

衡水縣地處北直隸中南部,地勢低窪,境內河流縱橫,是一個洪澇災害非常頻繁的地方。

袁應泰從遼東回來以後,皇帝當麵考察他的軍事素養,給他提了一些關於遼東軍事部署戰略方麵的問題,比如說如何處理周邊蒙古部落的往來。

考察完以後,皇帝決定不再授予袁應泰任何軍職。袁應泰雖然不懂軍事,但是做官還算清廉,也很有責任心。最重要的是他懂水利建設,朱由校讓袁應泰做北直隸的禦史,職責就是巡視北直隸下麵的府州縣的河堤需不需要整修。

袁應泰當過河內知縣對北直隸的情況非常瞭解,他曾經將廣濟渠的引水口往上遊移,變平地取水為山地取水,也就是在沁河出山口的南側鑿山開洞,通過隔山取水的方法直接引沁河水入廣濟渠,灌溉了好幾個縣的田地。

最近,袁應泰實地踏勘過衡水地理環境以後,他交了一份關於衡水縣的水利改造方案給皇上看,皇帝和數理院院長徐光啟商量過以後認為可行,就從國庫批了十五萬兩銀子給袁應泰,這筆銀子是雇用民夫修水利的工錢,皇帝不打算額外給當地百姓增加徭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