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246章 祭拜孝陵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246章 祭拜孝陵

    

-

[]

皇帝跟隨著窮苦人們去了玉皇廟。饑餓的人們領到粥以後立刻一片歡聲鼓譟。那管事的衙役辦事頗有章法,匆忙之中還約合了十幾個乞丐,就飯場裡打起蓮花落子,齊叫:

我皇恤苦又憐貧,遍地草木施春霖。

吾儕生來命數苦,八字不齊造化鈍。

或因家鄉遭水旱,或為病疾落老貧。

本是盛世良善民,背井離鄉真可憫。

真可憫,動龍心,饑施粥飯寒舍衣。

猶如觀音甘露水,恩施萬方無漏遺……

蓮花落子唱聲中夾著滿場唏溜唏溜的吸粥聲、孩子的叫鬨聲、母親的嗬斥聲,繽紛的雪中人們端著大碗來來往往,棚裡鑽出鑽進,景觀也頗奇特。

皇帝見此種場麵,心中大悅。天傍黑時分,朱由校纔回到大內。這一天高興真是從所未有,儘自渾身勞乏、褲腳袍擺子都濕透了,結了一層薄冰,走起路來都打晃兒,仍舊不想進院子,仍舊覺得還該做點什麼,把所有的精力全部耗儘。

太監們紛紛勸道,才使得皇帝換上乾燥潔淨的衣服。

皇後和嬪妃們住的寢宮都燒著地龍。這裡滿屋的香氣,朱由校一進門便沖鼻而入,外間正殿裡點著兩支巨燭,都罩著米黃紗籠,柔和的光微帶紅色,照得滿殿溫馨潤澤。

今年張嫣的病在名醫喻嘉言的小心調理下,越來越好。太監曾經給皇後請過一個民間神醫葉天,此人滿嘴胡言亂語,說皇後今年就會病亡。朱由校本來以為這是他不小心犯的錯誤,後來又派錦衣衛去調查,才得知此人胡亂行醫,害死了病人卻憑著一張巧嘴躲過懲罰。

朱由校一怒之下,命刑部將其擒拿,按律流放。

到了天啟十四年的二月份,皇帝再次與重臣商議征伐西域的事。

戶部和兵部嚴密計算了運輸糧食的難度,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要是支撐十萬精兵在遙遠的西域作戰,整個戰事下來至少要有糧食兩千五百萬石。

駱駝、帳篷、車馬、輜重、被服等物資也要提前準備好。如果在秋季進軍的話,草高馬肥,有利於騎兵長途奔襲。然而西蒙古占據的牧場更加優質,單論草高馬肥這一條,敵人的優勢更大。如果在春季進軍的話,冰雪融化,道路翻漿,很不利於行軍。

孫傳庭是支援春季進軍,根據他的探查,往西域前進的沙漠瀚海,最缺的就是水。很多道路根本不需要擔心翻漿,更值得考慮的是士卒的用水供應。

最終的商量結果就是:在天啟十六年以前,暫不考慮進軍西域。孫傳庭回到陝西繼續做總督,防衛西蒙古攻取河套平原。

天啟十四年對皇帝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年,他三十歲,是古人的而立之年。正好朱由校也藉著這個好歲數,他要帶著嬪妃到南京去孝陵祭拜太祖皇爺。

今年的事情也的確是多,要讓官紳給朝廷交足錢糧,不許逃稅。要往東北和台灣,不斷地遷移百姓過去。最終在十月份,皇帝才帶著妃嬪,等長長的一隊人馬南下。

皇帝冇有一直坐轎子,他經常騎馬觀賞一路的景色。一團團一塊塊的凍雲或黃或白或絳或黛不規則地佈滿天空,正南方冰丸子似的太陽在浮動的雲層中時隱時現。沿著驛道蜿蜒延伸,襯著一條一道縱橫交錯的河渠港汊,看起來宛似江南秀色夾著北國豪氣,令人為之精神一爽。在十一月初,皇帝一行人抵達南京城。

遠遠望見南京城門外,已是萬頭攢湧,臨時搭建的三座彩坊都足有六丈餘高,稻穗結成的“萬壽無疆”“盛世太平”“海宴河清”的字樣裡,都夾了明黃緞子,周匝金絲鑲邊,看去金燦燦明晃晃十分精神。

彩坊東西兩側,塑滿了雪龍、雪鳳、獅象等瑞獸,也都披紅掛綵夭矯靈動若生,襯著彩坊更增壯觀。彩坊後便是擠踴不定的人流,卻由錦衣衛和南京官府、衛所派來的衙役、兵丁把住了,讓出一條僅可過車駕的人衚衕。

遠遠望著皇帝的鑾駕鼓吹而來,本來跪好的人們忽然興奮地躁動起來,前麵的引頸翹首,後邊的爬跪著,半屈著身子向前擠,要一睹皇帝天顏風采。

衛所的軍士們一個個累得滿頭大汗推著人往後退。總督衙門、南京知府衙門的衙役們卻是老有經驗,手掣長鞭,逢擠出頭來的便是一個響鞭打過去;既響又脆,準頭也是極佳,距著鼻頭隻在二寸許,卻絕打不在肉上——這是平素彈壓衙門看審公堂聽眾練出來的把式,此時派上了用場。

見此情景,朱由校下馬步行,與歡迎他的老百姓打招呼。皇帝如此,跟隨他的官員們也是紛紛下馬步行。周圍外地趕來覲拜迎駕的縉紳士民,各按裡甲管製,集中在大街兩側。

百姓們寬寬裕裕跪在街旁簷下,家家門前擺著香案,供著“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花生蘋果龍眼荔枝一應果品醴酒滿案琳琅,至窮的也擺有雞蛋年糕甚或紅心菊花蘿蔔之類供品。人們穿出了壓箱底兒的最好行頭;也確是一個個簇新一團。眼見龍駕扈從黃漫漫碾地而來,都低伏了身子扯嗓門兒山呼萬歲。

在與百姓問好之後,朱由校去了明孝陵祭拜太祖皇爺,虔誠地行禮。隨從的文武官員都是孔孟弟子,除了敬天法祖曰仁曰義,甚麼佛祖菩薩怪變祥瑞一概都是扯淡。方纔是觀禮天子行孝,不能不凜凜如栗栗如。

但如果隻是來一次孝陵祭拜,那對皇帝來說算一次旅遊,而不是正常的國事。

皇帝要求要修好沿途的道路,這樣對以後的商業發展很有幫助。除此之外,地方有災荒的稅糧要蠲免。朱由校還根據各地不同的教學資源,下令要大修私塾,方便窮人讀書。

正好南京也有皇宮,不需要先修一座行宮,勞民傷財。考慮到時間的緊迫,皇帝乾脆決定帶著嬪妃和子女直接住到明年的二月份,再返回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