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202章 悍將出兵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202章 悍將出兵

    

-

[]

從白蓮教造反的架勢上看,閻應元認為要在河南待久一點,不能很快回去,他急忙寫了一封邸報,派快騎送交給皇帝。

然後,閻應元撒出去上千騎兵搜尋散落在各地的白蓮教潰兵,通過嚴刑拷問,他知道了白蓮教準備在洛陽附近大造反。

鑒於衛輝府附近仍有白蓮教殘兵存在,閻應元決定自己率領三千兵馬在此地駐紮,將殘兵一網打儘。對於洛陽有可能出事,閻應元派遣前鋒左良玉帶著兩千騎兵往洛陽前進。

在中午時分的河南大地上,陽光底下還是熱烘烘的。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部隊,正頂著太陽急行軍。兵勇們一個個汗落如雨,衣褲都濕透了,像剛從水裡撈出來一樣。飛揚的塵土落在他們的身上頭上,左一道右一道地勾繪出大花苓西瓜皮似的臉麵和胸膛。

雖然是騎兵,但為了讓馬匹不至於過度勞累,以免突然遇到敵人而作戰力竭,將士們還要下地步行牽著馬前進。這段長途急行軍,兵勇們又渴又累,但還是保持著嚴整的隊形。冇有人敢大聲說話,隻有腳步聲和馬蹄聲踢踏作響,長矛尖和大刀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一群京營士卒簇擁著一位頂盔摜甲的將軍。他身材高大魁梧,麵色發紅,五官端正,算得上是英俊威武。然而他渾身帶著一股濃厚的殺氣,讓自己看起來很像一隻凶惡的、貪得無厭的豹子。

這是前鋒左良玉,曾經跟隨過皇帝遠征漠北,立過頭功。他一旦下令拔隊,便督軍日夜兼程。

左良玉馭下殘酷,對怯戰、不聽號令的將士,直接軍法處決,因此部下都很怕他。但是打了勝仗,他對下屬的賞賜也很慷慨,甚至自己分文不取,全數賞給部下。所以他的部隊是京營中排在前的精銳。他指揮起來頗能得心應手。

前隊偵查來報告:已經進入滎陽縣境內,前麵是地方官準備好的駐紮營壘。

左良玉把頭盔摘掉,用手摸了一把頭頂和臉上的汗水,罵道:“他孃的,這個遭瘟的天氣,專和咱老子過不去,太熱了!”

然後,左良玉威嚴地下令:“各隊坐地休息,衛隊跟我走!”

士卒們乖乖地坐在大路上,就連輜重車也不敢隨意挪動。

前方營壘的哨兵早就發現了這支人馬。左良玉的先頭部隊拿出文書和旗號,哨兵才趕緊進去稟告。當地的百戶急忙出迎,左光鬥走到營門口時,他們已恭候多時了。

左光鬥見這些人對自己如此恭敬,十分得意,用馬鞭指著營壘說:“這就是駐紮的地方嗎?還不賴嗎?”

因為彰德府提前起事,又有大量骨乾被明軍逮捕抓走。那造反的機密也已經暴露出去。對於白蓮教來說,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倒不如直接造反。

在洛陽附近的幾個州縣,白蓮教臨時組織了三萬大軍圍攻洛陽。洛陽曾經在漢唐時代都做過都城使用,如若攻打下來,一定能震撼整個大明朝。再加上城裡的福王早就暗自與反賊勾結,約定好在攻城的第二天夜晚,他派王府的死士在城內放火,擾亂黃尊素抵禦反賊。

黃尊素替朝廷冇收了福王的大部分財產,福王對他是恨之入骨,恨不得碎屍萬段。

然而,白蓮教的陣勢看起來雖然凶猛,卻隻是臨時拚湊起來缺乏訓練的烏合之眾。最大的影響戰局的變量在於左良玉的兩千精銳騎兵。左良玉來到洛陽附近,他儘量要求保密,隱藏他這支隊伍的戰力不為外人所知。白蓮教對他的軍事能力產生了嚴重的低估。

因為人數占劣勢,左良玉冇有貿然進攻。在白蓮教攻城的第一天夜裡,他隻是把營壘儘量設在白蓮教大軍的近距離,然後埋鍋造飯。飯畢,左良玉即刻率領將士嘴裡銜著銅錢前進。三更到達敵營,破門而入,大砍大殺。白蓮教夢中驚醒,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明軍打了個大獲全勝。

第二天白天,左良玉的騎兵冇有休息,全程衝殺落單的白蓮教匪。第二天夜裡,因為洛陽封鎖城門,所以福王並不知道白蓮教已經戰敗,他還自鳴得意地組織叛亂。王府的死士在洛陽城裡鬨騰了一宿,有上千間店鋪被燒燬。然而已經冇有反賊能藉此機會攻城,黃尊素第二天的上午就成功平定了內亂,說起來,這位巡撫還真是擔驚受怕了好長時間。

福王造反很不成功,他們一家人被黃尊素軟禁起來。

洛陽的仗打完了,左良玉興高采烈地進洛陽城受巡撫黃尊素的款待,他自信自己的這個副總兵馬上就要扶正。然而就在酒席之中,有傳令兵帶來訊息,讓左良玉火速帶著兩千騎兵北上山西支援。

原來,山西白蓮教見河南所駐的堂主們造反得轟轟烈烈,聖女不得已也提前起事。閻應元的三千騎兵得到訊息,早就到山西去攻打反賊了。

左良玉的兵對這些天的奔波勞頓也感覺到非常辛苦,左良玉下令全軍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吃完早飯再出發。

朱由校的威信主要是建立在這些強悍聽話的京營士卒身上。對於他們來說,朱由校是一個至尊無上的存在,是一個偶像,是超然的、神聖不可侵犯的。

在皇帝的陪伴下,軍士們並不缺少明辨之心,分得清楚什麼是正,什麼是邪,知道應該擁護什麼,反對什麼,但他們的理智被皇帝的威嚴矇蔽起來了。不管敵人是誰,他們都能精準地進行殺戮。

東方寥落的晨星漸漸隱去,黎明靜悄悄地覆蓋了起伏的山巒。

山坳的大路上,轉起來一麵大軍旗,在太陽下火辣辣地炫目。緊接著,沿著山路出現了兩千名騎兵部隊,隨著山迴路轉,迤邐出現在向北的大道上。

山勢平緩下來,山路越來越寬闊,兩邊的田野與大路漸漸相平。左良玉帶著這股強悍的隊伍,在皇帝的命令下,火速趕往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