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72章 大戰回憶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72章 大戰回憶

    

-

[]

進了紫禁城,朱由校整個身心都放鬆下來了,他不用在臣民麵前強做精神抖擻、威風凜凜。兩個月的馬上征戰讓他感覺非常疲勞。

皇帝的凱旋讓許多人都不再擔驚受怕。

後宮的娘娘們都不想這麼年輕就守寡,她們很想朱由校回宮的當天夜裡,就在禦榻上好好檢查皇帝是否完整無缺地回來了。然而朱由校疲憊的神情讓她們打消了此念頭。

前朝的大臣們,以孫承宗為首的一些柱國之臣也放下心來。尤其是孫承宗擔驚受怕兩個月啊,心一直在嗓子眼兒裡待著。他一直認為皇上就是和武宗一樣在離邊境很近的地方作戰,冇想到一路狂奔跑到了斡難河。

彆的不說,皇帝的這次親征可以與成祖皇帝相提並論,俘虜敵酋林丹汗,斬獲首級六千,繳獲了上萬匹駿馬,至於牛羊之類戰利品則有三四萬之多。孫承宗暗暗稱奇,心想皇帝是個軍事天才。

朱由校則是知道這次遠征大勝的緣由,一是靠著京營將士多年連續不斷的辛苦操練,二是靠著沈有容的經驗豐富沉穩有謀,三是靠著體閘的神通,尤其是神藏閘操縱草原雄鷹偵察敵情、尋找敵人的能力。

當初朱棣第一次遠征蒙古,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其中很長時間是在休息,或是跟敵人繞圈子。這一回朱由校基本一直抄近道,除了行軍安營紮寨以外,就是追擊敵人。

大內有兩位太監跟隨皇帝一同出征,他們是高永壽和方正化。高永壽平常一直陪著皇帝踢蹴鞠,騎馬射箭,他的運動天分極高。方正化則是跟著皇帝的武學教師薛尚練武,刀法、槍法都是一絕。

若論靈活敏捷,方正化不如高永壽;若論武藝膽氣,高永壽不如方正化。此次皇帝也衝上戰場與蒙古人拚殺,他們一直保護皇帝,功勞不小。

永樂朝的鄭和,成化朝的汪直,都是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大太監,備受大內這些公公們的敬佩。如今高永壽和方正化也成為了這號人物,自然是身價倍增。王安、魏朝特地安排酒宴為他們倆接風洗塵。

疲憊的朱由校冇有管這些雜事,他草草地用過膳,簡單的沐浴後,就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是天啟六年的正月初一,皇帝早早起床,進行沐浴更衣,準備正旦大朝。

來到皇極殿見駕的臣子都是一肚子的話想跟皇帝說,要徹底糾正皇帝以身犯險的錯誤思想,但最終他們還是忍住了,保持常態完成禮儀。

繁瑣的大禮儀結束後,朱由校纔有空與皇後張嫣共進午膳,聊聊閒天。

張嫣手中拿著沉甸甸的老佛塔紅珊瑚手釧,上頭的紅珊瑚珠子雖然不大卻顆顆圓潤飽滿,大小幾乎一致,而且雕著佛頭,很是精緻。

“寶珠,這對手釧配在愛妃的手上,越發顯得你這手腕白淨細膩,真是好看!”朱由校打趣道。

“皇上出征的這段日子裡,臣妾天天吃齋唸佛,保佑陛下凱旋。臣妾要責問皇上一句,出征漠北這麼大的事情,為何不提前跟臣妾商量呢?”張嫣語氣上很不高興。

“寶珠,做皇帝的人常常要忍耐,要順著彆人,譬如在朝堂上,有一些死讀書、讀死書的忠臣,他們本身對事無知,會在殿上喋喋不休,聲勢洶洶,那時,我必須忍耐和順應,否則,那些忠臣會寧願一頭撞死,去做曆史上的忠鬼,而我就成為不聽忠諫的暴君或者昏君!我若是提前告訴你要禦駕親征,這訊息要是傳了出去,滿朝文武不得炸鍋啊!所以我隻能偷偷地去,連你都不能知曉。”

“好,臣妾知道了,大明天子遇到的不如意的事,並不比平常人少,臣妾理解皇上。”

“說起國事,我的話就會像漕渠的水閘放水,流個不停。”

用完午膳,朱由校打量了皇後,她梳著雙股交纏的合歡髻,插著一支鎏金鑲東珠的點翠鳳步搖,細細的金絲流蘇垂在耳際,一身桃紅色宮裝,襯得雪白肌膚如同粉霞,熠熠生輝。

最好看的是,一雙眼睛大而明亮,雙瞳像孩子般的黑亮,恍如雨水淋過一般,帶著潮潤。

兩月未近女色的皇帝按耐不住自己的火氣,把皇後帶進禦榻歇息。

在正月初三,朱由校才重新召見大臣商議朝政。

皇帝跟孫承宗講了他出征漠北的經曆,他總結出一個經驗,在佈陣時,那就是火銃手出塞後,最適合用來對付四處遊蕩的輕裝騎兵,而在與破陣能力強的重裝騎兵作戰時,有時難免會暴露裝彈速度慢的弱點,而這一弱點即使是排列成連續射擊的疊陣亦難以克服,所以必須要得到其他兵種的緊密配合,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北征大軍在行軍途中經常舉行閱兵,沈有容認為這樣可以讓京營將士們在陌生環境中進一步配合默契,熟悉陣法。

為確保萬無一失,朱由校下令各營將士行軍時不得擅自離開隊伍十丈以外,違者問斬,而軍官約束部署不力也要處以應得之罪;負責運送糧食的軍民,不論行軍還是宿營,都應該緊隨大軍之後,掉隊者殺無赦。

明軍紮營時同樣有講究,居中的是中軍大營,左哨、右哨、左掖、右掖分彆駐紮在大營的外麵,直接聽命於大營。同時還規定了各軍種的位置,具體是:騎兵佈置在步兵之外,騎兵之外是火器營,火器營之外是長圍。長圍的周長大約為二十裡,將士們平時隻準在長圍之內放牧與樵采,不準隨便走出長圍之外。

隨著向蒙古腹地的一步步深入,草原土地越來越平曠,由數萬大軍組成的北征隊伍因時製宜,組成一個龐大的方陣向前推進,場麵非常壯觀。就連馬隊也要序列整齊,不允許參差錯亂。

在斡難河打敗了察哈爾部,俘虜了敵酋林丹汗。明軍班師的時候,引起了個彆蒙古潰兵的窺伺。一些蒙古騎兵壯著膽子尾隨在明軍之後,企圖趁機劫掠。

靠著神藏閘控製的草原雄鷹,朱由校對敵人的企圖瞭如指掌。得到了準確的資訊,沈有容先讓主力過河,再讓數百騎兵埋伏於河曲的柳林中,待機而動。明軍為了誘敵,故意在運載的行囊裡裝入大量草料以冒充輜重,然後僅僅派出十餘名手持火銃的步卒跟在後麵擺出一副押送的樣子。

蒙古潰兵誤認為搶奪輜重的機會來了,他們一窩蜂地闖入埋伏圈中,想不到還冇來得及動手就被埋伏於柳林裡的明軍用火銃打了個焦頭爛額。

早有準備的朱由校派閻應元率領千餘精銳及時殺了回來,砍瓜切菜一般地屠戮那些來不及逃跑的敵人,使得殘餘的敵軍在回撤時亂成一團,不少人馬陷入河裡的泥淖中束手待斃,其中隻有數十人成為俘虜,其餘全部死於非命。

經此一役,再也冇有任何蒙古騎兵敢於冒險火中取粟,反而有很多散兵遊勇接踵而降。

朱由校眉飛色舞地跟首輔講北征的事宜,孫承宗感到震驚,覺得這個仗打得過於順利了。是蒙古騎兵衰弱了,還是京營將士實力強大。

但是孫承宗也把他的擔憂說了出來,這次後勤總共運了二十二萬石糧食到前線,把天啟整整五年的糧食積蓄都用得差不多了。

皇帝還是很有信心,他說道天啟六年要大抓生產,不再做這種耗費巨大的遠征。更何況此次戰果也是頗豐,繳獲了上萬匹優質草原駿馬,以及三四萬頭牛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