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56章 蠶桑興業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56章 蠶桑興業

    

-

[]

顏思齊與鄭芝龍等人的結拜是為了一件大事,他們要在日本扯旗造反,推翻德川幕府統治,建立國家。但事情卻在舉事前兩天泄露,幕府遣兵搜捕,顏思齊率眾分乘十三艘船出逃到台灣。鄭芝龍還算有些心計,把他懷孕了的妻子田川鬆帶到了台灣。

先不說台灣,把視角轉回到北京城。六月的傍晚時分西北角天空起了烏雲,一霎兒工夫瀰漫過來,又是扯雷又是打閃,接著豆大的雨點劈頭蓋臉滿世界亂砸。

半個多月響晴響晴的天,曬得樹葉打蔫地皮起卷兒,這會兒雨點剛落,滾燙的沙土街麵如同燒鐵淬火,都吱吱地冒著青煙。不過半個時辰,路上已是積水成河。一場豪雨解了暑氣,首善之地的居民,終於獲得了一個盼望已久的涼爽之夜。

酉時的驟雨隻下了大半個時辰,街坊人家吃過夜飯,天上的密雲就已散開,一交戌時,又現出疏星淡月。這樣清風如拂的夏夜,城裡頭是青樓酒館人影幢幢,燈火樓台處處笙歌。

在紫禁城的中極殿,大明皇帝把北直隸總督袁應泰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袁應泰跪在大殿的金磚上,也不知是熱,是悶,還是嚇得渾身冒汗,口中喊著:“臣有罪!臣有罪!請陛下降旨責罰臣!”

“袁應泰,你知罪就好。這勢豪大戶的大宗田地,是用來收取租課積累財富的,而丁門小戶的農家,幾畝薄田卻是用來活命的。窮人的田地本來就少,如此增重負擔,影響的不是少數,而是千千萬萬戶人家。”朱由校怒氣沖沖地說道。

“臣知道,臣立刻派人去查底下為非作歹的知府、縣令。”

“起來吧,朕也知道你是一個乾吏,原來你在河工的時候,為國效力是滿手老繭手腕背上血痕累累。這回,新增土地的五分之四是來源於勢豪大戶的土地。據調查,地方州縣衙門,不敢對這些人的莊田使用小弓丈量,所以新增土地的大部分還是過硬的。”朱由校的語氣柔和了起來。

“謝陛下賞識,臣這回是走了眼,陰溝裡翻船。”袁應泰的劇烈跳動的心臟慢慢緩和下來,他輕輕地用手指劃過粗糙的掌麵。

“朕告訴你一個道理。臣子事君主之道,頭一條就是不欺心,不著意逢迎,不隱飾不諱過。才氣的大小可以打曆練中來,這‘心田’二字如果壞了,也就無藥可醫了。對於清丈田畝上弄虛作假、胡作非為的知府、縣令們,要把這些欺君罔上的官員,一律罷官免職絕不姑息。”

“是,陛下!”

“退下吧!”

朱由校把同樣的告誡之語寫成聖旨分彆傳給熊廷弼和袁可立,通知他們要嚴懲弄虛作假。在聖旨發出去以後,皇帝在中極殿召見了剛剛回京城的陝西省按察使司副使陳奇瑜。

陳奇瑜是山西保德州人,萬曆四十四年中的進士,從小就是聰穎過人,現在也是年輕有為不可限量,他今年才三十歲。朱由校細細打量陳奇瑜的長相,他是中等身材,長得憨厚老實。

“陳奇瑜,你在陝西做官時,上了不少介紹百姓疾苦的奏疏。朕深以為然。自古帝王生長深宮,少知稼牆艱難。朕不一樣,朕微服私訪時見民生凋敝,甚為掛念,朕所經過的地方還算是富裕的州縣,那麼其他省份恐怕就更加不堪。這陝西省地處西北,乾旱少雨,土地貧瘠,百姓的日子應該更難過了。”

“陛下真知灼見,微臣佩服。”

“不要光拍馬屁,身穿官袍就祿食俸之人,要為朝廷建言獻策。陳奇瑜,你要是對陝西的問題有所瞭解,那就直接告訴朕。”朱由校知道曆史上鬨得最凶的起義軍首領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陝西人,可見陝西的重要性。

“回陛下,據臣觀察,陝西省的問題有很多,其中貪腐是一大頭。抓住一批墨吏,無問親疏遠近,無問高低貴賤,一律明正典刑昭示天下。這一條辦下來就堵住了貪風。然後陛下在下令各地學官切實宣講,旌忠表孝,就能作養一代清官。這就減少了百姓的負擔。然而如果想要陝西百姓富裕起來,這樣做還遠遠不夠。”

“哦,打擊貪腐還不夠?”朱由校來了興趣,身體靠前屈,好奇地問道。

“陛下,衣食之源,致富之本,皆出於農。農非一端,耕、桑、樹、畜,四者備而農道全矣。若缺其一,終屬不足。上古的聖王要想民眾富裕,必須做到這四者。但是秦人知耕而不知桑,是有食而無衣。甚至一切耗費,莫不取於一耕,四者缺三,安得不窮?”

朱由校聽得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振興鄉村產業,實現多元化生產嗎!他點頭表示讚同,說:“陳奇瑜,你說的很好,那麼應該從何做起呢?”

“陛下,臣認為秦人要想富裕得從蠶桑開始,現在陝西生齒益繁,而生計冇有增加,所以才衣食兩艱,不管豐年凶年都是貧困。懂蠶桑則多了幾大益處:

第一,無論是牆下還是路旁,壟畔或者田邊,都可以種植,既不占用田地,也不妨害農民,曠土可以化為錦繡之資;

第二,桑樹冇有水、旱、風、蟲的災害,即使到了荒年,五穀冇有收成,桑樹也不受到影響。養蠶取絲可以增加收入,是長久之道;

第三,秦人在農忙季節之外,冬春二季無所事事,男逸於外,女逸於內。蠶桑若是興起,則女織於內,可充分利用閒散勞力;

第四,種桑樹,不過是一夫之力,卻能享受數十年之利,又冇有耕牛種子的費用。至於養蠶,隻消耗一個月的功夫,就能獲得一年的利潤,非常實惠;

第五,水絲一斤,值銀一兩五錢,能買木棉二十斤,足夠一戶人家全年的衣服。若能取絲數十斤,便是富裕人家了。

第六,秦地一眼望去極為蕭條,如果桑樹繁滋,不但美觀,還有八宜:樹皮可以做紙,木材可以做弓,木頭可以造傢俱,枝條可以編筐,樹根可以入藥,散木可以做薪,椹可以充饑,葉可以飼蠶。”

陳奇瑜這一篇關於蠶桑的宏篇大論,讓仔細聆聽的皇帝對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朱由校眼中放出光來,說道:

“陳奇瑜,朕原來知道你愛民如子、廉潔奉公,現在看來這個考語不能侷限了你。能從自己本職差使著手,卻著眼於百姓的未來。這是真正的愛民,有古之大臣風範。”

“陛下過獎了,這還隻是紙上談兵,臣還冇有實際的貢獻!”

聽到“紙上談兵”四字,皇帝心裡犯了嘀咕,說道:“陳奇瑜,你確定陝西省的氣候、水土適合蠶桑嗎?”

“回陛下,根據臣的實地查證,西安、延安、慶陽、平涼、鞏昌等府,都是適宜種桑的,觀其一株能成,則千萬株可成。”

“太好了!愛卿一心為國,朕應該立刻嘉獎!”

“陝西一地的蠶桑其實對全國百姓都有好處!”

“哦,這又從何講起?”

“回陛下,陝西地方的深山僻壤,離通都大邑甚是遙遠,貿易困難,在糧食的豐收年,糧賤傷農,賣不出去,也冇有購買衣服的錢。這類地方,田土必賤,若是地方官勉勵百姓種數千株桑樹,一則每年都不缺衣物,二則絲綢可以遠賣。這樣一來,就有行商來陝西地界購買絲綢,同時他們又把其他省份的商品賣到陝西,這豈不是全國的貨物流通,都能廣開財源。”

皇帝激動地都想鼓掌了,強壓住內心的喜悅,他靜靜地說道:“言之有理,來賞陳奇瑜紋銀五十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