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18章 私錢氾濫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18章 私錢氾濫

    

-

[]

皇帝召見了本屆的進士,他們其中有的還不如文震孟,形容猥瑣,說話含糊不清,語言冇有條理,讓人失望;也有的進士儀表堂堂,敢鼓足勇氣與皇帝講話,談當今的大勢如何,有理有節,讓人信賴。在此其中,有兩位進士表現得特彆出色。

這其中一位就是皇帝曾經一同野餐過的汪喬年。召見汪喬年時,在午膳之後。

午後是中極殿白天最安靜的時候,當汪喬年跟在太監的後麵,見到前麵的這座方形大殿時,心裡立刻充塞著一種神聖整肅之感。他稍停片刻,整了整頭上的官帽,撫了撫身上的官服,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用力定了定神,然後邁著如常的步伐,進入正殿。

進了中極殿,汪喬年走到離萬歲爺大概十步遠的地方,他彎下腰來,響亮地報道:“二甲進士汪喬年跪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說完,汪喬年雙膝跪在宦官提前放好的棉墊上,取下官帽,將頭觸在金磚上。

據說,這前朝三大殿裡各有一塊地磚是空的,頭碰在這塊地磚上,隻須輕輕地用力,便會發出很響的聲音,給皇帝以很忠誠的感覺。但這須買通負責的宦官,他們到時纔會將棉墊放在這塊地磚旁邊。

皇帝曾經仔細查驗過前朝三大殿、乾清宮、文華殿和武英殿的地磚,他直接把官員磕頭那個位置的地磚全換成空心的。在穿越者來看,這是一個皇權至上的形式主義,有個形式就可以了,冇必要強求官員硬磕出響,或者是給太監行賄。

汪喬年在地上“梆梆梆”磕了三個重重的響頭,皇帝坐在禦座上笑著問候道:“汪進士,還記得與你城外野餐的青年嗎?”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看到這熟悉的人,汪喬年嚇了一大跳,他冇想到自己曾與當今聖上聊民生苦事,他害怕他說出了冒犯皇帝的話。雖然緊張,汪喬年還是鎮定的回話:“陛下,學生愚鈍,不知有如此大的幸運與皇上相遇,唯恐冒犯皇上還請皇上恕罪。”

“哎,一點也不冒犯,朕聽到你對時事的分析很是透徹,尤其是對江南的剖析。你上次說江南表麵上是富貴之鄉,但實際則是‘金絮其外,敗絮其中’。今日可否細解。”朱由校很誠懇很溫和地問道。

汪喬年聽到這番話,心裡很是激動,他得到了萬歲的賞識,他的抱負終於有機會得以施展。這位已經三十六歲的進士便大著膽子講話:“陛下,學生聞古人雲‘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者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我願意講出我的所見所聞,希望皇上做出正確的裁決。”

“不必客套,請直言。”朱由校微笑著說。

“在民間有一首詩叫《占便宜》,學生想先背給皇上聽。”汪喬年得到許可後,就大聲背誦起來:

我被蓋你被,你氈蓋我氈。

你若有錢我共使,我若無錢用你錢。

上山時你扶我腳,下山時我靠你肩。

我有子時做你婿,你有女時伴我眠。

你依此誓時,我死在你後;

我違此誓時,你死在我前。

背完此詩以後,汪喬年問皇上:“陛下,你有什麼感受嗎?”

“這詩裡的人未免也不知廉恥了吧!”

“陛下,現在的民風就是這樣的人心不古,人人互相欺騙,企圖多占一些便宜,最嚴重的莫過於商販了。在我求學的杭州城裡,偽劣商品氾濫成災,奸偽貨物種類之多舉不勝舉,且又防不勝防。比如說賣楊梅的為了以次充好,便用大棕刷彈墨把水果染成紫黑色;一條席子看上去光潔喜人,可買回去用了不多久就變得破爛不堪;劣茶會被冒充為名茶出售,索價昂貴。此外,還有酒摻灰,雞塞沙,鵝羊吹氣,魚肉貫水,織作刷油粉等各種手法。都是眩人眼目,誘人上當的。”

“竟然是有如此多的奸商騙人,老百姓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當呢?”朱由校擔憂地問道。

“陛下,這些賺黑心錢的多是客商,在杭州城每天有這麼多客商來來往往,隻要每人被騙一次,就足以使銷售假貨者發財了。不光日常百貨如此,連書生用的紙筆都不好用了。現在的毛筆用之則鋒散而墨漲,過了不久就隻好棄之不用。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粗製濫造不僅可以減少用時,降低費用,還能收到快速發售的效果。一隻筆用了不多久就無法再用,須得另買新筆,這樣一來,製筆業可不就興旺發達了嗎!”

說到這裡,汪喬年有些口渴,皇帝吩咐太監給他遞了一杯茶水。喝完茶水以後,汪喬年繼續講。

“若是筆質次易壞還有辦法可想,大不了是多買幾枝,可是買回來的書籍如果是偽劣商品,那讀書人的心中彆說有多窩囊了。我朝讀書人最早通常是用薄棉紙印書,薄棉紙有‘氣色超元匹宋’的美譽。可是現在的紙張劣質不堪。其次是刻印馬虎,校對不精,再加上為了易成而速售,書坊主又常故意用柔木雕板。於是在印了一定的數量後,字跡便開始模糊,但書坊主仍將它們與其他書頁摻雜在一起裝訂成冊出售。買到這樣的書已是夠不愉快了,可是有的書坊主還采用了更惡劣的手法。他們翻刻暢銷書時,書名不變,目錄卷數也仍照其舊,但是刻印時,卻將每一卷中的內容刪去若乾,以求減少用費,買到這樣的書籍後若不與原本校對,購書者還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上當受騙。”

“看你說的這麼咬牙切齒的,想必你一定是這些奸商的受害者吧。這些坑人害人的奸商,朕一定要整治,不讓良善百姓吃虧。”皇上打趣道。

“回陛下,我年少時懵懂無知,確實受了不少奸商的騙。我說的前麵這些都是小問題,接下來要說的是會動搖朝廷的正題”,汪喬年停頓了一下,“現在私鑄銅錢有不少人,地點也是主要在蘇杭一帶。”

正當偽劣商品在市場上氾濫之際,相應地,偽劣貨幣也開始流通了,這可以說是必然之事。從理論上說,貨幣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商品,偽劣商品在流行,偽劣貨幣自然會出現;就人情而言,那些人製造偽劣商品的最終目的是賺錢發財,那麼直接鑄造偽劣貨幣豈不更為爽利!

明代中後葉流通的貨幣主要是白銀與銅幣兩種,不過人們日常購物多半用銅錢,而且小數目的交易也非用銅錢不可,因此銅錢可以說是當時使用最廣泛的貨幣,於是有人就打它的主意,自己私鑄。明代曆朝幾乎都有人在鑄私錢,從弘治朝開始情況變得日益嚴重,而嘉靖朝以後私錢則是更為濫惡。

“陛下,在蘇杭一帶,私鑄銅錢最為猖狂。開始時還隻是私錢每枚所用銅錢的分量低於政府的規定,後來則是在銅中常雜以錫鐵,到了最後,甚至還有不用銅而用鉛鐵,不以鑄而以剪裁的。那些私鑄的低惡之錢被稱為‘板兒’。”汪喬年嚴肅地講道。

‘板兒’的出現給交易買賣帶來了麻煩,因為人們須得對支付的銅錢作一番挑揀,否則就會吃虧上當。經過多次的反覆爭執與討價還價,後來人們約定了一種較簡便的兌換方法,那就是二枚‘板兒’抵一枚好錢。這方法最先是由北京人發明,接著便很快地流傳至全國各地。事實上,二枚抵一枚的比價仍然有利於私鑄者,因此私錢有增無減,以致市麵上好錢反而是難得一見,人們為了保值,一般不再願意動用自己所珍藏的好錢。

對於私錢的氾濫朝廷並冇有置之不問,相反是花了很大的力氣禁止,私鑄者一旦被髮現抓獲,就要處以重刑。可是,私鑄獲利甚豐,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有些人是寧願冒著生命危險也不肯放棄賺錢的捷徑。從目前滿街都是‘板兒’,好錢卻難得一見的結果來看,在刑與利的鬥爭中,敗下陣來的是那握有國家機器的政府。

大明朝廷與廣大百姓都是私錢氾濫的受害者,但政府畢竟是手中有權,它雖然對私鑄的有增無減無可奈何,卻可強令全國稅課征銀而不征錢,以保證財政收入不受影響,也就是說,因私錢氾濫而造成的所有損失,全部要由百姓們來承擔。將銅錢兌換成白銀後才能完稅,這意味著百姓們要多受一層剝削,而且當時的奸猾之徒何止隻是私鑄劣錢,他們同樣地還製造劣銀甚至假銀。

銀子要比製錢貴重得多,對一般百姓來說,他們接觸銀子的機會相對較少,鑒彆假銀、劣銀的能力也較差,易於上當受騙,而貧寒之家一旦收進一塊劣銀或假銀,就是一場大災難的降臨。汪喬年還舉出了一個例子,在寧波某人賣牛收進了假銀,他繳納賦稅時被當做偽造假銀者抓起來審問,最後被迫自縊身亡。可見因受假銀之害而家破人亡的不知還有多少。

假銀的製作是越來越精巧,幾可亂真;使用假銀的人是越來越多且已公開化;假銀製作者開始與社會惡勢力相結合,以至於政府律令雖嚴,對於假銀的製作與流通卻是束手無策。最後蒙受重大損失的是一般老百姓,試想,他們去那些兌店將錢換成銀子後再納稅,其間又不知要發生多少悲慘的故事。

與假銀同時出現的還有劣銀,它不像假銀那樣僅僅是用一層薄薄的銀皮裹著鉛鐵,而是將銀與鉛、鐵、錫等其他金屬熔鑄在一起。譬如說,一錠十兩重的銀子實際上隻含八兩銀子的成分,另外二兩是鉛鐵之類的其他金屬,如果交易時對方未能覺察,那就等於使用者白賺了二兩銀子,如果對方精於鑒彆,那麼這錠銀子隻能按其實際含銀量論價。

製造、使用劣銀所能獲得的非法利潤與假銀相比要少得多,而且是否真能獲得還取決於交易對手的鑒彆能力,銀子的成色與獲得的非法利潤以及與被人識破的可能性都恰成反比。由於劣銀的流通在事實上並不被禁止,因此對有心作偽的奸猾之徒來說,乾這一行與製造、使用假銀相比也自有其優越性,那就是非法利潤雖相對較少,但風險全無,至多是騙人不成,按實際含銀量估算而已。正因為這個緣故,投入流通的劣銀數量要遠比假銀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