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090章 皇帝還朝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090章 皇帝還朝

    

-

[]

朱由校前世曾經看過一位著名曆史學家的文章,這位學者寫道:“以史為鑒”是中國的傳統,可惜過去絕大多數史家製作的鏡子裡,侏儒們被拔高了,堅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擠出了鏡框以外,成了地道的哈哈鏡。

曆史學家這番話說得很有道理。在明清交替時,明廷不少文官武將都投降清廷,剃髮改製。拒不剃髮,以死自誓者為數也不少。在大敵來臨之時,有些“忠臣”不是堅決反抗而是選擇自殺,這樣他們就達到了留名青史的目的。這種所謂的“忠臣”一生好名,與其說是以身殉國,不如說是以身殉名。從征服者的清朝來說,自然最喜歡這種表率人物。朱由校不喜歡這類繡花枕頭,他喜歡的是為民族存亡反抗到最後的硬漢——比如說眼前的閻應元。

滿清朝廷壓迫漢民,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屠殺手段強迫漢人改變自己的文化習慣。麵對野蠻的韃子,江陰百姓做出了“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也”的決定,自稱江陰義民正式反清。領導義民反抗清軍的領袖就是江陰城的原任典史閻應元。

江陰百姓抗清的訊息傳開以後,清軍統帥多鐸見江陰蕞爾小城竟敢於抗命,派降將劉良佐領兵數萬來攻打。劉良佐屢攻不下,一再派使者用弓箭射書信勸降,甚至親自來到城下現身說法,要閻應元投降。閻應元在城頭痛斥劉良佐的背叛明朝,說:“有降將軍,無降典史!”劉良佐無言以對。

多鐸隨後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領所部兵馬協助進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夷大炮前往攻城。江陰的抗爭從六月初五開始,在此之後,閻應元多次派人出城聯絡各地義師,卻始終冇有等到援兵。堅持到八月二十一日,清軍集中大炮轟擊城東北角,城牆崩塌,清軍蜂擁而上,江陰失守,閻應元不屈遇害。

清軍攻破江陰城以後,義兵冇有投降還在拚死巷戰,最後屠城三日,城內百姓隻剩下五十三人。當時有人寫了一副對聯讚揚江陰百姓的抗爭精神:“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裡江山。”朱由校前世讀到閻應元的事蹟時,他覺得非常感動,如今英雄就在眼前,更讓他激動、振奮不已。

皇上強行冷靜下來,用儘量心平氣和的語言跟閻應元講話:“閻應元,聽左大人說你有一身的好武藝,這是真的嗎?”

“回陛下,草民從小習武,打起架來,六七個壯漢近不了我的身。草民從小練習射箭,臂力過人,我能拉開一百五十斤的硬弓,百步穿楊不在話下。”閻應元非常自信地回答皇帝的詢問。

“你可曾學過什麼文章典籍嗎?”

“回陛下,草民熟讀過的典籍隻有《論語》和《孫子兵法》,其他的典籍也讀過,但隻是粗學大意、不求甚解罷了。”

“為何單單研習《論語》和《孫子兵法》呢?”

“回陛下,《論語》教會草民處世之道和做人的基本,《孫子兵法》教會草民應敵的謀略計策。”

“說得不錯,現在正是國家用兵的時節,遼東戰火不停,其餘的邊疆隱患內地草寇都在伺機而動,閻應元你可願意參軍為國效力,在沙場上建立功勳,在青史上留下威名。”

“陛下,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草民願意從軍報國,隻是家中父母健在。所以我還有些顧慮。”

“這個你不必擔心,朕會派人將你的父母接到京城,給他們一個舒適而體麵的生活。”

“謝陛下,草民願意為我大明天下征戰沙場、馬革裹屍。”

皇帝微微一笑,感歎自己真是撿到寶了。他讓曹化淳緊急安排回京城的快船。天子在濟寧城多呆了一天,在這一天裡他與徐霞客暢談天下大勢。徐霞客提醒皇帝,他去過貴州探訪當地的山水,他發現貴州土司心存不軌,想反抗明朝廷的統治。

徐霞客還去過陝西西安府登太和山,他說道當地的百姓生活極為艱難,說到具體情形竟潸然淚下。朱由校也很受觸動,瞭解了不少民情。

暢談過後,朱由校讓徐霞客留在濟寧協助左光鬥治河,他派一隊錦衣衛去接徐霞客和閻應元的父母進京城。皇上自己和閻應元以及護衛們乘快船走運河回京城,在聊城,朱由校想起在濟南有兩艘禦船,上麵還裝著不少財物,他讓錦衣衛千戶王陽武去召回那兩艘船,皇上毫不停歇準備回朝執政。

出來的時間很長,主要是微服私訪花了不少時間,回去的速度就非常快,朱由校乘快船冇有幾天的功夫就回到了京城。

皇帝出遊的這段時間,內閣首輔的日子並不好過。儘管在孫承宗的治理下,穩定的發揮著一箇中央政府應有的作為。彷彿一切事情都是有條不紊,一切都是光明正大。可惜這並不是朝廷真實的麵目。

在戲台上,有層層各色帷幕,以備換景之需。在政治舞台上同樣如此。在各色帷幕中,最神秘的是黑幕。不管黑幕上繡有多麼金碧輝煌的圖案,也不管上演的整齣戲劇多麼振奮人心,打開黑幕,就會現出卑劣低下或慘不忍睹的劇情。撥亂反正的天啟時代也有黑幕,黑得玄,黑的深,黑得讓人暈眩。

何等職,帶來何等勢;何等權,帶來何等威。孫承宗職權重大,軍政大權一把抓;他也擅長使用威勢,能降服不能跟中央核心統一意見的官場同僚。孫承宗很感謝皇帝對他的信任和知遇之情,讓他迅速攀上了帝國官場的巔峰。站在高處不勝寒,他已經感到手中權力的棘手程度,背後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的位置。孫首輔看似做事風風火火,實際上他是一個很保守的人。他提出的政策,他大多都能預見到執行後的結果。

孫承宗知道樹大招風的道理,他也有隨時退出官場的想法。但是如果現在退縮下來,他又如何報答陛下的恩情。皇上對他的全力支援,不是嘴上的假仁假義,而是實際給予的鼎力支援和真金白銀的獎勵。就比如說孫承宗住的豪華宅邸。

當今樞輔的宅邸位於王府井大街的紗帽衚衕。從皇城的東角門出來,拐上東長安街,再進入王府井大街,不過一箭之遙,而紗帽衚衕就在王府井大街進口不遠。

這套宅子原本是神宗皇帝寵幸的太監陳增的住宅。陳增通過礦稅太監的差事弄了不少銀子,他本人又好裝飾好治園子,因此把這處住宅弄得很有點兒江南園林的味道。

住宅占地約略有十畝之多,分前後院,後院為眷屬住所,前院為宴飲會友之地。隔開前後兩院的是一個約有四畝多的花園。亭台樓閣,不失為居家勝景。按京城的房價來說,不說十萬兩銀子,八萬兩是絕對好賣的。

這樣豪華的住宅,孫承宗是絕對買不起的,他原來和家人住的是一個離紫禁城很遠的小四合院。皇帝搞完清算礦監的行動以後,陳增的家產全部被朝廷冇收,這棟宅子變成皇帝的私產。孫承宗被提拔為內閣首輔之後,天子覺得堂堂樞輔的住宅太過寒酸,而且離皇宮很遠,不利於緊急傳召,就把這套宅子賞賜給孫承宗了。

即使如此,前朝的文華殿裡,孫承宗長籲短歎個不停,歎氣的原因是最近內閣收到的奏章十封裡有八封是在彈劾當今的內閣首輔。彈劾的內容非常激烈,不少官員指責孫承宗任意擴軍、招兵買馬,安排心腹擔任京軍要職,無故屠戮過往行商,是當今的王莽、曹操和司馬懿。孫承宗在內閣根本就待不住了,隻好跑到文華殿避避風頭。

這些彈劾奏章都是東林黨和與晉商交好的一部分官員寫的,不僅如此他們還到處散播首輔大人要造反當皇上的謠言。東林黨有三個人反對這樣做,他們是楊漣、劉一燝和黃尊素。楊漣認為查無實據,不可造謠誹謗;劉一燝認為現在國家大局穩定,雖然皇帝經常不走尋常路,乾出一些脫線的事,但目前來講維穩是最好的;黃尊素認為皇帝極度信任孫承宗,彈劾他冇有成功的希望。

禮部尚書袁可立在文華殿也有自己的書房,他知道內閣首輔最近這些天非常不好過。他來安慰孫承宗,說皇上慧眼如炬,不會冤枉自己的重臣。內閣首輔擺擺手,苦笑道:

“禮卿,你不必安慰我了。三人成虎啊,假的也變成真的了,我孫承宗隻能等皇上回來秉政,我寫辭官的奏章才能證明我的清白。禮卿,你才華橫溢、見識深遠,我會在辭官前舉薦你為內閣首輔。”

“稚繩,你說的這是什麼話,我袁可立不是落井下石的小人,皇帝回來,我會為你辯解講清事實的。”

“冇辦法,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嗎,誰都有辭官的那一天!”孫承宗說完就癱坐在椅子上。

“誰要辭官啊,大明首輔要是辭官,朕的朝廷還怎麼管啊!”一個響亮爽朗而又熟悉的聲音在帝師耳旁響起。朱由校風風火火的邁進文華殿的裡門,來到兩位社稷之臣的麵前。

大明天子回到了紫禁城,回到了權力的中心執掌朝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