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236章 白雲道觀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236章 白雲道觀

    

-

[]

天啟十二年,正月十九日。

今日,魏忠賢特地請了一個假,跟忘年交張岱約好了一同去白雲觀遊玩。

京城四郊,名勝甚多,不可枚舉。單說畿南,舊有三大:乃滄州獅子景州塔,真定府裡大菩薩,這是遠郊。近郊的第一大名勝,即是西便門外二裡許的這座白雲觀。

白雲觀,在道教裡頭素有“仙都”之稱,是全真道龍門派的祖庭.這座道觀始建於唐代,名天長觀,用來祀奉道教祖師爺老子.此後屢毀屢建屢建屢毀,名氣並不大。真正名聞遐邇是在著名道人丘處機來此掌院之後。

丘處機是道教龍門派創始人,被成吉思汗奉為“神仙”。元朝初年,在中國影響極大。他死後,每逢他的生辰正月十九日,京師庶民都會攜著香紙爆竹,三牲酒漿到白雲觀來致祭。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正月十九也就成了京師人必過的燕九節。屆時白雲觀山門之外,廣場四周,各色帳篷帷屋都搭蓋起來,迤迤邐邐幾裡路長。

全國各地的全真道人都趕來這裡,或祭祀,或齋醮,或煉丹藥,或賣符篆,坐地論吉凶休咎、分曹談出世之業,鎮日間磬缽起伏,道曲盈耳。

在這股子仙氣繚繞之中,更有京城的紅男綠女紛至遝來,打情罵俏嬉鬨玩耍,或豔幟招搖或席地哄飲,日以繼夜聲勢不衰。還有那數以千計的小商小販,也莫不趕來這裡,肩著棍把兒賣糖葫蘆的,挑著溫火擔子賣蒸糕兒的,打酒賣茶,搖糖稱鹵,應有儘有。

至於日用百貨,從綢布衣服、幾筵篋笥,到盤盂銅錫、骨董字畫等瑣細之物,無不種類齊全塞滿道兒,從早到晚叫賣聲不絕於耳。因此,這緊接著元宵節之後的燕九節,又把京城的遊冶聲采熱鬨氣兒,喧喧鬨鬨延長了幾日。

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這燕九節又添了一項內容,即宮內的太監們每到這一天,也必定轎馬塞道趕到白雲觀來祭奠一番。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哪一位冇根的貴璫考證出來,說丘處機出家之初的生日這一天,為絕塵心竟然自閹。因此,太監們便把他認作本門“閹幫”的幫主,年年祭奠如儀,一絲兒也不馬虎。

這就屬於太監硬攀關係了,但是人嘛,總要有個心靈寄托。魏忠賢每年都到這裡拜一拜丘處機。

魏忠賢外出不穿大內的官服,而是在貼身的水獺皮小襖外,罩了一件上等湖絲製作的絲綿道袍,腳蹬一雙羊羔皮的短革幼靴,靴上的圓泡釘全用純金製作,代替了慣常的黃銅,頭上的暖帽用粹白的狐狸皮製成。這身打扮雖無官氣卻更顯得雍容華貴。

在白雲觀道長梁天揚陪侍下,魏忠賢走進了七層四柱氣勢軒昂的欞星門。枋額上所書“洞天勝景”四字,乃嘉靖皇帝手跡。由此人觀,可分三路:

中路依次有靈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閣與四禦閣五重正殿,還有鐘、鼓二樓及豐真殿、儒仙殿。

東路主要建築有南極殿、鬥姥閣與藏經樓。

西路有呂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祠堂院等。

道觀後頭還有一座偌大花園,名雲集園。園內小橋浮綠,遊廊迷樹,亭閣掩映,山水纏綿,滿目皆是仙家情趣,故又有“小蓬萊”之稱。

整個建築占地有數百畝之多,且參差疏密井然有序。今日的白雲觀內,處處裝飾一新。石階砌玉,簷牙塗金;崔嵬殿閣流碧飛丹,雕牆畫壁熠熠生輝。

如此蓬萊仙國,塵世瑤池,端的是龍紋虎脈,氣象萬千:站在欞星門下的魏忠賢一看這些景緻,頓時心情一爽。他問向身邊的梁天揚道長:“我的友人張岱來了嗎?”

“回魏公公的話,張岱在丘祖殿裡,他傳話給貧道說讓您老人家先逛一逛。”

“行,知道了,咱們現在轉道去丘祖殿。”

白雲觀的道長梁天揚知道魏忠賢是皇帝麵前的紅人,因此對他特彆殷勤。今天白雲觀後麵的雲集園和丘祖殿都不跟允許閒雜人等入內。

丘祖殿麵闊五間,進深七楹,是白雲觀中最為恢弘的單簷歇山式大殿。眾貂璫合夥捐了五千兩銀子裝修白雲觀,魏忠賢單獨捐了一千兩銀子裝修這座丘祖殿:眼下看去,隻見迴廊藻井,飛簷礎柱,莫不髹漆一新。殿中丘祖塑像也重新塗了金粉,愈覺富貴華麗。

在丘祖殿裡等候魏忠賢的張岱頭上戴著一隻銅圈,箍住一頭亂髮,披著一件青色大氅,手上還舉著一麵幡竿,上麵書了‘替天行道’四字。平時一副公子模樣的張岱此時顯得特彆滑稽。

“魏公公,今兒個是燕九節,我這身打扮,您看像不像丘神仙下凡”張岱主動說道。

這麼一說,魏忠賢才恍然大悟。傳說每逢燕九節這一天,丘神仙就會喬裝打扮回到白雲觀來度化道眾,被他瞧中的人,就可以跟著他白日飛昇成為仙人。丘神仙的化身,或是貧道、或是乞丐、或是娼女、或是盲叟,總之都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的下九流人物。

京城中一些戚畹大戶膏粱子弟,逢著這一天,都會跑到白雲觀來向這些“賤民”佈施,如果碰巧從“賤民”中遇上一個丘神仙的化身,豈不是一本萬利的便宜事?不過,最樂於施捨的,還是內廷太監。這些人既認了丘祖為本門幫主,當然就想著如何攀緣接福,一年就這一回,故都出手大方。因此就有一幫潑皮無賴,在這一日故意扮窮騙錢。

張岱當然不是為了騙錢,他就純粹來逗樂耍怪的。彆看他現在這副模樣,實際上他最近日子過得很難過的。

天啟十一年是皇帝重點打擊土豪劣紳的一年,張岱的族內就有好幾個人中招。

比如說,張岱的仲叔張聯芳是江南的收藏名家,他相當的一部分青銅器藏品是通過雇人盜墓得來的。還有一部分藏品是做官時巧取豪奪而來。因為屬下的舉報,張聯芳身陷大獄。

張岱的三叔張炳芳,是個政治投機客,他在京城做吏員,蒐集官場上的情報,可說是東林黨中汪文言一類的人物。張炳芳相貌堂堂、過目不忘,再加上能言善辯,與京城內的官僚交結甚密,尤其是內閣中的溫體仁。

皇帝對官場中的爾虞我詐表示非常反感,他對結黨的事極為痛恨,張炳芳就撞在這一條上,被押進大牢。

這兩位都是官僚,真正作為紳衿出事的是張聯芳的獨子燕客,此人生來桀驁不馴。張聯芳經常給燕客大量的錢財,讓他花銷。燕客性格暴躁,如同脫韁的野馬,他曾經打死自己的婢女,然後埋在自家園林裡麵。違反了皇帝新頒佈的法律,被官府抓進大牢裡。燕客視人間規矩為無物,還敢拒捕,打死了來抓捕自己的官差。最終他也被抓進大牢裡麵。

張岱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族人被處死,於是他發動關係請求朝廷特赦。張岱最硬的關係就是乾清宮管事太監魏忠賢,魏忠賢看上去很憨厚,但絕對不傻。大內宦官因為收受賄賂替犯人說情,被皇帝處死了十幾個人。魏忠賢絕不會冒這個險。

皇帝也知道張岱替自己族人說情,他派許顯純押著張岱去大牢裡觀刑,觀刑結束以後,張岱雙腿發軟,徹底不敢在說話了。張聯芳和他的兒子燕客,以及張炳芳三人在西市處斬。

張岱的族人紛紛指責他冇有用,不知道幫助自己人。張岱跟家裡的關係可算徹底掰了,他自己對親屬關係的破裂並不很在乎,他怕的是這位冷酷的君主將試圖賄賂官員的自己也給處死。不要說死刑,就是錦衣衛的第一**刑,他都完全接受不了。後來,還是魏忠賢主動找張岱給他寬心,他才從恐懼的情緒中轉向憂傷。

為了消解憂愁,張岱從學習入手。他將生意交給夥計打理。自己則是沉醉於鑽研古人與重要典故,要從繁雜浩大的典籍中找出真正重要的行誼,並從汗牛充棟的史料中萃取精華。

張岱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寫在自己的書裡,故事是這樣的: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台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餘所記載,皆眼前極膚淺之事,吾輩聊且記取,但勿使僧人伸腳則可已矣。

就因為這個故事,張岱覺得自己的曆史知識還是太淺,容易出笑話。於是,張岱收集自古以來值得一記的事物,以備與朋友言之有物所用。為達此一目的,張岱廣采博搜——從天文、地理、考古、政事、禮樂、方術、外國、植物等,總共彙集二十部。

在每一部之下,張岱羅列他認為有必要知道的事。若能具備這些知識,聊天時就不會碰到尷尬窘迫之事了。不過這項工作並不容易,張岱最後總計搜了四千餘條名目,各附扼要解釋。

今日,張岱就是想好好地放鬆一下,魏忠賢看了也覺得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