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213章 泰山壓頂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213章 泰山壓頂

    

-

[]

關於吞併朝鮮的策略,朱由校早已有了方案。

朝鮮多山,陸地補給不易,必須依仗水軍運送糧秣輜重。

明軍必須海陸並進,要拿出獅子搏兔、泰山壓頂的氣魄,才能速戰速決,儘可能地減少雙方傷亡。

遼東總督熊廷弼將率領六萬大軍從義州方向進攻朝鮮;京營將調撥兩萬大軍給山東水師,山東總督袁可立手裡原本有兩萬水師官兵,總共四萬士卒從海路向釜山港殺去。

朝鮮李氏王朝的兵力單從數量上,大約有二十三萬人,主要分佈在平壤、漢城、開城三都,以及防禦女真侵擾的鹹鏡道、靠近對馬島的慶尚道等處。另外還有數支艦隊,駐紮在慶尚道、全羅道等地,拱衛黃海與朝鮮沿岸。

李朝從中國身上學會了長城防禦體係——全國境內擁有完備的烽燧體係和驛遞,與沿途的城堡構成了立體的防禦體係。

在慶尚道就有兩條直烽,可以從釜山直接傳遞到楊州、忠州地界,與驛遞道相接。一旦慶尚道有事,一天之內預警便可抵達漢城。

這是李朝國初定下來的警戒體係,李成桂等曆代明君留下的寶貴遺產。然而,架子還在,瓤子卻爛透了。

朝鮮的這些軍隊,除了鹹鏡道的軍團常年抵禦女真,還算身經百戰外,其他部隊都是花架子,久不知兵,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程度,都差到了極點,普通士兵連武器都抓不牢,更彆說打仗了。烽燧堡更是大部分被廢棄,成為殘垣斷壁。

也正因為如此,朝鮮麵對倭寇和後金的侵襲都無計可施,節節敗退。

如今天朝上國要攻打朝鮮,朱由校提前讓住在大明的朝鮮使者回國給李倧帶話,叫他趕快投降獻上國土。

李倧聽說大明要攻打他,震驚地不能言語。儘管如此,他最後還是選擇抵抗,而非投降。

在朝鮮的釜山鎮,以毛文龍為首的明軍戰船遮天蔽日而來。

很快,位於釜山附近的加德島鷹峰烽燧台燃燒起了狼煙,表明瞭望台也觀測到了敵情。一瞬間,整個釜山附近都狼煙四起,驚慌失措地傳遞著明軍來襲的訊息。

明軍的海上主力戰船在毛文龍的號令下,向釜山的朝鮮戰船開炮,隆隆的轟鳴聲在人們的耳邊響起。

朝鮮人已經被徹底震懾,毛文龍下令全隊轉向,開始尋找合適的登陸場。釜山的地形是三麵環山,一麵臨海,海岸多為沙灘,海浪不大,適合登陸的地點很多。

毛文龍在下午找到一處適合軍隊登陸的地方,距離釜山城池不到十裡地。

大批的士兵從主力戰船轉移到小舟上,如同飛蝗一般衝向海岸線。第一名明軍士卒在快接近海灘時,迫不及待地跳下小船,淌著水花,努力地登上朝鮮的陸地。

看到明軍陣容如此龐大,駐守此地的朝鮮將領被嚇壞了。麵對明軍的登陸,他冇有趁敵軍隊形混亂之時做出侵擾,隻是把城門緊閉,準備守城器具。

毛文龍帶領屬下士卒登陸之後,由京營的將領閻應元做組織安排。他們並不急於發動攻城,而是先建起了一個營盤,忙著把大船上的物資都卸載下來。

在忙碌的間隙,盧象升派了一名神箭手,快馬弛向釜山城門外,挽起強弓,把一支在箭頭繫著書信的勁矢射進城頭。書信的內容就是要求守城將領立刻開城投降。

守城將領拒絕了,他忠於君主李倧的號令,堅決抵抗到底不向大明投降。

要求遭到拒絕之後,明軍冇有給他寫勸降信,而是專心致誌地安營紮寨。守城將領不想讓城中百姓出現騷亂,他下令宵禁,不許大家出門。他在軍營招來歌伎吹拉彈唱,以安定軍心。

於是在雙方都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後,次日清晨,閻應元組織炮兵攻城。

閻應元被安排給袁可立做屬下,是皇帝下達的命令。意在讓他進入山東派係的軍營中搞好關係,以防止地方軍閥尾大不掉的問題出現。另外就是讓這位才華出眾的年輕將領熟悉一下海上登陸的戰法。

麵對明軍的火炮轟擊,釜山的城牆被轟塌了一部分。閻應元急忙組織敢死隊進攻缺口。

釜山的守城大將值得尊敬,他親冒矢石,身披重甲,在第一線指揮守城。他的行為激勵了守城的所有朝鮮士兵。在一開始的攻城戰中,明軍毫無進展,在朝鮮人犀利的弓箭下和瘋狂的拋石下傷亡慘重。但優勢很快就轉換了。

一支軍隊萬萬不能冇有士氣,但有時候士氣不是萬能的。決定戰局的還有經驗和技術裝備。

閻應元的士卒身經百戰,他們經曆過白蓮死士、蒙古騎兵和八旗勁旅的生死大戰。再加上數理院改良多次的燧法式火銃,操作簡單,射程遠、殺傷力大,跟朝鮮人手裡的舊貨形成了絕對的代差。

明軍把火器設置在城外的高地上,居高臨下不停轟擊。

朝鮮人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們的弓箭。雖然弓箭威力有限,但釜山的城牆和射手良好的技術彌補了這一優勢。明軍為了攻城,必須要抵近攻擊,而一接近城下就會被密集的箭雨擊退。然而,朝鮮守軍的優勢很快不複存在,因為箭矢用光了。

閻應元意識到了釜山守軍的窘境,攻擊更加猛烈。尤其是釜山西側的炮兵陣地,給城內造成了極大的殺傷。朝鮮守軍本來就兵微將寡,此時箭矢又儘,更是雪上加霜。攻城戰持續到中午,數處城門都已經岌岌可危。

守城大將情急之下,登上城頭,試圖再度把士氣鼓舞起來。他的盔甲引起了手持望遠鏡觀察的毛文龍的注意,很快就有數十挺火銃朝這個方向開火。守城大將身中數彈而死。

主帥已死,守軍群龍無首,士氣立刻崩潰。釜山在堅持了三天之後,被明軍敲開了大門。

釜山是朝鮮的門戶,拿下它以後,就等於在朝鮮站穩了腳步。

毛文龍完成了登陸戰的勝利,他心情舒暢,正準備縱容屬下屠城搶掠財物。毛文龍剛想這麼做,就聽見閻應元發號施令,不許士卒奸1淫婦女,不許士卒騷擾百姓,不許士卒搶掠財物,違者斬首示眾。

聽了閻應元的話,毛文龍滿腹的牢騷。進城後,毛文龍把閻應元拉到一個僻靜的角落,說道:

“閻將軍,咱們大兵們可都是為了錢,纔來這地方打仗,不騷擾百姓也就算了,這財物總得讓弟兄們分分吧。”

“毛將軍,陛下派我出征之前說的很清楚,這次是要把朝鮮納為大明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咱們就要大行仁義,不可多造殺戮。至於財物嗎,咱們可以商量商量,給弟兄們分一分,但絕不能亂了紀律。”

“好吧。”毛文龍接受了這個建議。

朝鮮百姓見到明軍冇有屠城,也就冇有做過多地抵抗,也冇有發生大規模逃跑的情況。閻應元把朝鮮的守城將領好好地安葬了,也贏得了一部分民心。

就在釜山陷落同時,釜山附近的西平、多大浦也被明軍攻下。附近的朝鮮海軍被大明水師一掃而空。

朝鮮是一個多山的國家,自北向南延伸兩千二百多裡地。整個半島百分之八十都被崇山峻嶺所覆蓋,平原很少。在群山侷限之下,能夠通行的道路隻有固定的幾條,且是依山勢而修,很少是通衢大道,不適宜大兵團大範圍作戰,給進攻方的戰略選擇很少。

李朝的行政區分為八道,自北向南為平安、鹹鏡、黃海、江原、京畿、忠清、慶尚、全羅。其中慶尚道位於朝鮮最南邊。

從慶尚道到位於京畿道的首都漢城一共有三條道路。最東邊的一條是從釜山、東萊走北部海岸,沿著蔚山、慶州,最後抵達尚州。路途較遠,但優點是道路寬闊,且能從海上得到補給。慶尚道的官方驛道,就是設定在這條路線上。

中間的一條路,是從東萊向西北方向直插密陽,再到大邱,再到尚州。這條路線是最短的,隻是道路狹窄,沿途山高水深,不僅關隘較多,而且部分地方還要走棧道。慶尚道的烽火台路線,便是設置在這一條路的沿線。

這兩條路起於東萊,彙於尚州。尚州是整個慶尚道的治所,也是很重要的鎖鑰關卡,因為它的北方是忠清道的鳥嶺天險。隻要逾越了這個天塹,漢城便近在眼前。

除了這兩條路以外,還有一條靠西的山路,走金海、昌寧和星州,與中路路線幾乎平行向西。不過這條路線比中間更難走,基本上全是翻山越嶺,不適宜大兵團行軍。

朝鮮的山地實在太多,把城鎮體係切割得支離破碎,許多城邑根本不在交通大道附近。徐徐占領這些城鎮,對明軍來說是件曠日持久的工作。

閻應元不能讓皇帝等那麼久,他要打一場快速戰爭,直接沿著東路撲向朝鮮的幾個樞紐大城,直接攻陷漢城,迫使李倧屈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