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89章 風雲詭譎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89章 風雲詭譎

    

-

[]

在遼東的年末,寒冬時節難得有幾天晴朗,平時老是暗騰騰、陰沉沉的,看不見一絲陽光。它像一個脾氣乖戾、暴躁、對人世間的一切都持著否定態度的老人。百姓稱這種天色為“釀雪天”。可是它已經醞釀了好幾天,雪仍然冇有落下來。

春節快到了,八旗鐵騎的訓練一點都冇放鬆。努爾哈赤命令其子皇太極舉行軍事演習,在午夜,一支擁有數百名八旗鐵騎的精銳騎兵部隊突然集合起來。後金軍展現出鋼鐵般的紀律、野兔一樣敏捷的動作和閃電般的速度,他們半夜從薩爾滸出發,拂曉前趕到撫順城。

撫順城附近設有不少稻草靶子,八旗兵卒們紛紛向靶子射箭,然後就搭著雲梯上撫順城,這個演習才宣告結束。

女真人不參加軍事訓練和田間勞動時候,以打馬球作為休閒遊戲。參加馬球比賽的騎士分為兩股,各用一根木棍在疾馳中把球兒打來打去,最後打進用木架搭的球門中纔算勝利。就比賽內容來看,確實壯觀氣派。

天命汗努爾哈赤已經六十八歲了,他還能騎馬揮刀,但蒼老的雙手拉不開自己用習慣了的硬弓。迷糊之間,硬弓好像化作一位老友,溫和地勸誡他不可再上戰場。否則的話,一生的戰場榮耀都要跟著這把老骨頭一起葬送。

不!努爾哈赤還要報父兄之仇,大明表麵上繁榮富強,枝葉茂盛,實質上早已蛀空爛光,一旦受到強大的外來壓力,便會堤決壩潰,禍水橫流,一發而不可收拾,明廷從上到下的人們從長期欺騙著自己的假象中醒悟過來,已經來不及了。

努爾哈赤依舊認為,隻要再戰勝**的大明朝廷一次,高額的軍費就會讓中原內生禍亂。他自己不能入主中原,他的兒子也是有機會的。

若是重新審視大明朝的現實,努爾哈赤的判斷也不無道理。

在政治上,很少有完全緊密的團結與絕對無間的和諧。有之,則是表麵上的團結與和諧。

表麵上的團結與和諧猶如包著硬殼的核桃,透過厚厚的外殼,內部仍有掩蓋不住的磊落不平。

大明朝在天啟皇帝的經營下,看似蒸蒸日上,其實勾心鬥角。朱由校在全國強製清丈田畝,損害了以藩王、勳貴和士大夫們為首的大地主們。打擊貪官汙吏,也是讓黑眼睛直盯著白銀子的官員們怨聲載道。東南沿海的走私商們要給市舶司交稅,自己賺的錢也因為市場競爭的緣故大打折扣。北方邊塞以晉商為主的商人難以越過長城與蒙古、後金貿易,再加上朝廷對他們騾馬的征收,他們可說是損失慘重。

明朝後期使用以文製武的策略,讓文官領導軍隊,這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文官不造反,有明一代,藩王、地方將領、太監都造過反,唯有文官冇有此項劣跡,因此得到了軍權。

藩王就不一定了,他們也是朱元璋的後代,而且手握巨大的財富。其中的野心家真要是起兵謀朝篡位,大概率會有一批讀書人投靠藩王。

當然了,藩王錦衣玉食,何必冒這麼大的風險呢?

然而晉商依靠著他們的勢力四處遊說,專門造反為業的白蓮教,不甘受皇帝驅使的蒙古部落,他們三者依靠過去的關係結成了一個同盟。

這個利益集團又和藩王、後金勾搭起來,決定在天啟七年起事,將朱由校從皇位上踢下去。目標嗎,自然是各自心懷鬼胎,各有各的算計。

白蓮教在江南的勢力幾乎被許顯純連根拔起,這個最擅長嚴刑拷打的惡人,對血腥味有致命的嗅覺。

許顯純知道皇帝是好色之人,當天子下達的旨意要活捉“觀音”之時,他就知道皇帝對這個女子有意。

進過調查,許顯純已經知道在杭州街頭出行的“觀音”就是白蓮教的聖女。也是活捉一詞,讓他對白蓮教徒的抓捕有了些掣肘。

就在他們多方勢力角逐的時刻,一個平凡的行者——徐霞客,他到西南去探險了。

徐霞客不辭而彆,離開了大功告成的運河堤防,沿著長江先到的武漢,再去的重慶,一直往南走進入了雲南。

在雲南的騰衝,最近有火山運動。當地有一處龍潭,是山頂之湖。按後世的說法就叫火山口湖。

龍潭深莫可測,經常湧波而起。這是由於火山活動,氣體噴出。曾經在這裡因為打雷,數名牧羊人和他們放牧的五六百隻羊都被大火燒死。

這樣危險的地方,引起了徐霞客的興趣。因為火山活動,所以騰衝附近有地熱溫泉和硫磺礦。徐霞客對此做了詳細的記錄。

對於雲南省境內銀礦、銅礦、辰砂、瑪瑙、大理石等礦產之開采及井鹽之生產情形也有以下之記載:

雲南雞足山北二衙門,都是銀礦工廠。往北走一裡地,市集熱鬨,都是冶煉開爐的地方。

到永平嶺西轉,有一處廢棄的銅礦口,以前是產銅的地方。

騰衝北部姊妹山出產辰砂,辰砂就是水銀。在山麓冶煉時,爐煙氤氳,工廠都是茅草房。

在懸崖邊上,徐霞客看到百姓們在開采瑪瑙。瑪瑙顏色是有白有紅的,在懸崖表麵上的瑪瑙就和拳頭一般大小。往懸崖之間的洞穴進入,有的瑪瑙大的就像圓形的毯子一樣,洞穴往往有水源養護,這裡的瑪瑙晶瑩堅固,是上上之品。

棋盤山和大理則是開采大理石的地方。此處工人處理得大理石,方者五六尺寬,長者二三丈長,都是一二寸薄,平滑的就像鋸過一樣,冇有凹凸不平。

雲南安寧州當地人開鹽井出產食鹽,總共有二十八個鹽井,每日有一千五百斤的產量。

在滇西峽穀,水流湍急,江岸峭壁夾峙,江麵與山峰高低差達數百米,當地的百姓發明瞭藤橋,飛架於峪穀之上,變天塹為通途。

徐霞客也走到藤橋上,的確是很結實,隻是一走道就晃得搖盪,隻能過人,不能過馬。

過年時,徐霞客就住在騰衝當地縣的客棧裡頭,毫不理會大明天下的風雲詭譎。

不過,這不代表徐霞客對仕途失去了興趣,他想去見陛下,把筆記編成書籍發表,為天下士人百姓所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