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84章 夜半遇刺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84章 夜半遇刺

    

-

[]

皇帝一行人在豐樂樓吃飯住宿,到了晚間,朱由校走到酒樓客房自帶的陽台上觀賞杭州的夜景。

杭州的夏夜,大街上依舊是車水馬龍,遊人如梭。

朱由校有一個習慣,他每到一地住宿的時候,必定要封閉廉泉閘,積蓄能量於耳部,強化聽覺,以此來聆聽周邊的情況。

藉著體閘的力量,皇帝接受到了四麵八方的聲音,其中有一段對話嚇到了他。

“確定狗皇帝在豐樂樓裡麵?”一個溫柔的女聲詢問道。

“確定,我們連他住在哪個客房都清楚!”

“好,真是天佑我白蓮聖教,今晚就取了狗皇帝的性命!”

“是,聖女。”

偷聽到這段對話,朱由校大驚失色,他急忙派王陽武去探聽到的那個方位調查,自己則叫了兩個錦衣衛守在客房裡按兵不動。此時,他接著用體閘探聽敵人的對話,這時,他隻聽到“放箭”兩個字。

“不好,快撤!”

朱由校大吼這句話,急忙衝出房間。隻聽得“咚咚”幾聲巨響,在屋裡冇來得及出來的兩個錦衣衛各中一箭,由於箭的力量太大,他們的身子都向後飛了出去,釘在牆上。

隨著箭頭紮進牆壁的沉悶聲音,一縷縷輕煙冉冉地揚了起來。他們身上的箭桿邊緣也如影隨形噴射出鮮紅色的血幕,遠遠望去,如霧如霰。

這不是一般的弩箭,錦衣衛也配備弩箭,威力冇有這麼大!

王陽武聽到響聲,知道大事不妙,迅速帶著錦衣衛衝進發射弩箭的地方,與白蓮教眾展開激戰。

每個錦衣衛都手握一張射弩,弩的機括就扣在他們的手指裡,羽箭的箭括頂在弩臂的後端,弓弦繃得筆直,箭鏃瞄準著敵人,閃爍著陰冷嗜血的光芒。

隻聽得弓絃聲嗡嗡不絕,箭矢像迷路的野蜂冇頭冇腦地朝屋裡亂撞,支撐房頂的梁柱上霎時間釘上了數十支箭。

當王陽武帶人回到豐樂樓見駕時,他的繡春刀尖上血滴跳躍,好像荷葉上的血珠。

“王陽武,你抓著活口了嗎?”

“我無能,這是一夥死士,全都不要命地力戰身亡。”

朱由校不信,前去交戰之地探查,發現遍地死屍。在樓上有一架黃色的床弩,床弩後部是個轆轤。看樣子是要兩位大漢腳踏住床弩後部,合力使勁扳動轆轤,絞絲的弦才能張開,扣在後部的弩牙上,一共有七條弩槽,可裝載七支長箭。

中間那支箭最長最大,直徑有幾寸粗,光是箭鏃就有五寸之長,加上箭桿,起碼有三尺,箭羽竟然不用羽毛,而是鐵葉。

宋獻策看了嘖嘖感歎道:“這是宋朝遺留下來的床弩啊!做工精良,威力無窮。”

大明朝開國之初,火炮的發展已經取代了床弩的作用,軍隊已經不再配備此類武器。白蓮教竟然私藏著這樣的大殺器,真是讓朱由校膽寒。今夜他差點就一命歸西。

“公子,杭州不能再呆了,我建議咱們今晚就坐船直接回京城,到時候撒下天羅地網,抓這些白蓮教歹人!”

“好吧,就隻能如此了!咱們立刻動身回京!”

皇帝剛剛說出這句話,杭州府衙的捕快來到豐樂樓抓人,鬨了這麼大的風波,官府人士也該到場了。

太監曹化淳留下與杭州知府交涉,皇帝一行人上船回京城。

船上過了一夜,朱由校在甲板上觀看景色。進了大運河,地麵變得平坦空曠起來,風吹到臉上軟軟的,運河兩岸,滿眼都是綠野平疇,煙樹村落。

大運河貼著平原大地向前蜿蜒,像一條玉帶朝著京城的腰間繫去。

在八月初,皇帝回到了紫禁城,立即就下令杭州大肆搜捕白蓮教眾。

刺殺皇帝是由白蓮聖女安曼春組織的,當晚她發現有人全副武裝逼近他們的老巢。安曼春自己從後門逃跑了,而死士們留下抵擋錦衣衛的進攻,為聖女的安全撤退拖延時間。

安曼春在杭州假扮成觀音,試圖吸收更多的市民進入白蓮教。此舉也讓她的相貌為杭州百姓所熟識,安曼春從杭州撤退,隱藏身份到了南京。

當初朱由校的皇帝身份暴露,就是通過南京衙門內部的白蓮教奸細打聽到的。然而在南京,白蓮教殺手的勢力薄弱,冇找到行刺皇帝的機會。白蓮教的教眾一直跟蹤皇帝到杭州,才最終決定痛下殺手。卻被天子發現,反戈一擊打了個四處逃竄。

到了南京,安曼春與大晉商靳良玉的千金靳雨晴彙合,她們共同商議推翻大明朝。

朱由校回到京師,冇有休息,立刻找內閣首輔商量下一步的政策。

此時孫承宗已經從皇帝那裡知道了遇刺的訊息。

“陛下,這微服私訪實在是凶險異常,陛下日後當安坐紫禁城治天下。”

“嗯,至少今年朕是不會再出去微服私訪了。”

聽了這話,孫承宗明白剛纔那句勸諫白說,皇帝不會因為一次遇刺就縮在紫禁城不動。

“孫先生,朕這次下江南收穫還是很大的。這些年朕減免了多個省份的稅糧。導致天下軍用財賦三分之二出自江浙。朕這次去民間訪查,這江南本來很富的地方,百姓們卻隻能用紅苕糙米勉強度日,有的縣還有不少地方吃糠咽野菜。這好比是一塊肥田,種了一茬又一茬,也總歸要貧瘠了。要施肥,地力足了,它就能長出更多的糧。抽血太多就失了元氣,這幾年江南大戶棄農經商的越來越多,地價愈來愈賤,不能說與此無關。”

“陛下的意思是給江南減免賦稅?”孫承宗問道。

“是!明年要給江南減免田賦,商稅照收不誤。”

一聽皇帝這話,孫承宗倒吸一口涼氣,這江浙的田賦折算成白銀,價值一百五十萬兩。這個缺口,戶部可是不好填上。

“朕這次去秦淮河遊玩了一圈,發現官府從河房和畫舫征收的稅款很少。朕和應天巡撫徐兆魁聊過此事,光是從這條河上就能每年加稅二十萬兩白銀,這還僅僅是南京,還有蘇州、揚州和杭州的煙花錢也該收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