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66章 模範知縣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66章 模範知縣

    

-

[]

如何在區田中安排農作物的種植,是區田法的關鍵。袁文新將適應在鳳陽生產的糧食作物,按照一年十二個月逐月給予認真安排:“正月立春後,則燒苜蓿,二三月種稷山芋,三四月種粟黍芝麻及大小豆,七八月種蕎麥大小麥及豌豆,節次為之,不可貪多。”

然後規定蔬菜及經濟作物的種植季節和方法:“正月壟瓜田,二月種茄瓠三瓜芥,三月薑藍、木棉、紵麻、黑殿,五六月蘿蔔蔓菁,七月菠菜,八月蒜蔥韭,九月油菜。如此用力省而功倍,不必牛犁,最方便貧農種植。”

為了保證區田法的收穫,袁文新根據鳳陽缺水的現實,要求農戶興修水利。當時鳳陽地下水豐富,挖七尺即可有水,深挖二丈八尺則長年不乾。袁文新要求每畝掘一口井以代方塘。還規定農方每家門前興修池塘,每家開塘半畝,五家相連,可得二畝半一口的大塘,五家協力挖塘,一年挖一尺,十年後即成深澤。再挖四通八達的小溝渠,遇旱年便無患了。

肥料是農作物豐收的根本。為了改革鳳陽人不愛積肥的舊習,袁文新設立了管理積肥的“兩總”。一總管集鎮,一總管農村。集鎮總,下設“坊”,坊下設“比”,一坊轄五比。每五家合建廁所一個,集鎮中心需建廁所五個。農村總,下設“裡”,裡下設“鄰”,一裡轄五鄰,也是每五家合建廁所一個。

該組織專門管理廁所糞便。其製度是:如鄰、比不修廁所,責任在於裡、坊;裡坊不修廁所,責任在於總。少修一廁,罰穀一石。廁所糞池的規格是:長寬各三尺,深五尺。

袁文新在推行區田法的同時,還注意到種植樹木,牧放家禽。

他規定每戶必須用一畝地專門用來種植樹木。其方法是:“正月立春後,修種諸果木,栽榆柳,二月接桑果,三月移石榴。五月移竹栽嫁棗,種桃杏李梅核,六月鋤桑,皆有其時,依時而行。”種植樹木大有好處,“一可以佐穀蔬,二可以可以改燧火,此種樹之要利,故次區田。”

還規定在池塘放養鵝鴨,以鯉、鯽、鰱為生。每家要養一馬二牛,足以引重,養豬羊雞狗足以致富。

有了資財後,五口之家要各有分工:聰明的要學習書文,勇敢的要學習武藝;一個人要學習百工技藝,另一個人要學習貨貿遷有無;體格強壯的二人要勤於耕耘。

所以袁文新在實行區田法的同時,還特彆注意到農、林、牧、副的全麵發展,工、商、文、武的妥善安排,頗有濟世之才。

從萬曆四十八年的四月起,區田法實行,僅僅到秋季的半年中,二百畝官田就收穫糧食八十餘石。這些糧食除足夠二十家農戶一千畝土地一年的賦稅外,尚餘三十餘石入倉庫貯存,待荒年備賑。官方得到了糧食,農民也得到了利益。

在區田法推行的第一年,袁文新帶領農民總共墾荒兩千三百多畝,修了十二口池塘,蓋官、民房八十餘間,買了六十九頭官牛。袁文新在使用區田法的經費上說得上是高風亮節。通過他的精打細算,他僅用去三百六十三兩八錢銀子。從福建請來的二十名鄉親,他都是自掏腰包。

區田法在焦山試驗成功的訊息傳開了,貧苦的鳳陽百姓紛紛趕到這裡觀看。當他們看到這裡嶄新的住房,平整的土地,養滿魚蝦的池塘,四通八達的溝渠,鬱鬱蔥蔥的樹木,逐漸樹立了在家鄉生活的信心。

皇帝聽袁文新講了兩個時辰的區田法,的確是大有收穫。這清丈多出來的田地有很多是荒地,就需要流民來屯墾種植。墾荒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農民吃冇吃處住冇住處,耕牛冇有耕牛,種子冇有種子,如何安居樂業,勤奮耕耘呢?現在好了,袁文新把這件事做成了!

現在朱由校甚至覺得袁文新也是從後世穿越過來的,這要是生在新中國就是勞動模範,人民的好乾部啊!

但皇帝還是留了個心眼,他先是平淡地表達讚賞,讓袁文新到北直隸總督袁應泰麾下為安置流民出謀劃策。他又派了禦史去鳳陽當地考察實際情況。

安置好袁文新之後,皇帝收到了應天府巡撫徐兆魁一封長長的上疏。上疏裡講婦人劉氏狀告董其昌二兒子董祖常殺害她的丈夫,綁架她的兒子。這個案子要從九年前說起:

董其昌是翰林中人,是全國聞名的第一流書畫家,在士大夫中有很高威望。可是董家在民間卻是一個以奸邪、貪婪、淫1穢、橫暴、凶惡出名的土豪。董其昌的二兒子董祖常使用一班豪奴、痞棍、打手去劫奪和訛詐彆人的地產、錢財,甚至還搶奪婦女。

後來因為董祖常強搶生員陸兆芳的使女,被人寫成戲文在市麵上廣泛流傳。董祖常懷疑是他家的親戚生員範錄所作,將範錄逼死。範錄的家屬找董家問罪,董祖常率領豪仆講這些婦女關在室內橫加侮辱、毒打,於是引起全縣生員和民眾的公憤。

除了範氏家屬向衙門起訴外,全縣生員也共同向本縣海防、理刑等官控告,得到這些官員的同情,行凶豪仆也被拘捕。這樣事情本來趨於緩和,但是董祖常邀請的打手又向群眾挑釁,於是一向受董家欺壓的老百姓和生員一起放火將作惡多端的董氏父子及行凶豪仆的宅第燒燬。這就是萬曆四十四年的“民抄董宦”。

這個事件擴大以後,董其昌曾向上官控告。當時學使王以寧是董其昌的門生,存心袒護,曾經命令司理吳之甲對百姓嚴加懲處,又命令府學教諭胡公胄清查參加生員,但是這兩人寧可放棄官位,都不願也不敢同廣大的生員和百姓對敵,僅將為首生員開除學籍了事。最後王學台被參奏去職。繼任者更不願包庇董家的這種暴行,他還將董祖常當眾杖責。於是一場風波纔算平息。

董其昌惶惶然避難於蘇州、鎮江、丹陽、吳興等地,直到半年後事件才平息下來。雖然說董家父子損失不少田地和家產,但最終還是回到家鄉鬆江府華亭縣繼續居住,仍舊是家貲萬貫、錦衣玉食。作惡多端的二兒子董祖常依舊是紈絝子弟、為禍鄉裡。

衙役杖責董祖常的時候耍了花招,儘管表麵上他們把刑杖舉得高高,揮下去也十分猛烈,但在挨近受刑人身體的那一刹那,他們手腕一硬,把灌入刑杖的勁往回收了許多。而且,他們下杖儘量不落在關節處。董祖常隻是受了點輕傷而已。這當然是董其昌花錢運動的結果。

紈絝公子董祖常一直在找當年把他強搶民女編為戲文的人。前三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找到了劉永英身上。劉永英是個秀才,平日裡以教書為生,偶爾給戲班寫唱詞賺賺外快。在得知董祖常的醜惡行徑之後,他把此事寫成了戲文,流傳在民間。

董祖常秘密派人把劉永英沉入了自家門前的池塘裡,行凶為泄其恨。劉永英的妻子劉氏知道丈夫與董家有仇,打了多次官司都被駁回。這回是幸好遇上了徐兆魁,纔有為夫報仇的機會。

皇帝看了自然是勃然大怒,他派錦衣衛王陽武迅速下南京,將這禽獸父子一併帶到北京,審判之後,就在西四開刀問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