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50章 不分勝負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50章 不分勝負

    

-

[]

努爾哈赤把大軍佈置在撫順是有道理的,因為熊廷弼隻能從瀋陽出擊,他的攻擊方向隻可能有兩條:一是撫順;二是鐵嶺。

如果攻打撫順,那麼明軍的戰線就向前推進,鐵嶺會因為撫順的收覆成為一片飛地,到時候,熊廷弼派軍北上收複鐵嶺以及更北的開原,就易如反掌了。

熊廷弼的確是這麼想的,他也猜到後金軍一定集中在撫順等待他的到來。然而,毫無疑問的優勢兵力給了熊總督很大的自信。

然而,到了明軍的陣型被皇太極撕開一個缺口時,熊廷弼急忙命令騎兵上去作戰,給重整陣型爭取時間。兩股旋風撕扯在一起,這時候不能再放火器了。

閻應元騎著馬上去拚殺,他完全沉浸在刀劍撞擊聲組成的音樂中,他來不及思考、估計或者測量自己和彆人的力量。閻應元在交戰時腦袋發熱,一切東西在他眼前起伏和閃動,人頭飛滾。他像個醉漢,在刀光的閃耀中,遇人便殺而聽不見被殺的人的悲鳴。

很快,閻應元發現己方騎兵逐漸不敵,好在,明軍的重整了車營陣型。熊廷弼一聲令下,揮舞旗幟,讓騎兵撤回去車營敞開的一個口子。八旗鐵騎緊追不捨,死咬著不放。這時候,趙率教帶著長矛兵阻擊八旗鐵騎,不少鐵騎被長度超過一丈的長矛所殺。

現在,又是火銃手的三段式射擊開火,新研究出來的這種長火銃威力巨大,能洞穿盔甲,然而後金的士卒普遍穿兩層盔甲,所以殺傷力依舊是有限。但八旗鐵騎也無法再次突破車營。

這場大戰持續了四個時辰,不分勝負。最終兩軍皆是後撤。明軍安營紮寨休息,後金則是撤到撫順城。

對於熊廷弼來說,這場大仗真是打的窩火,七萬人打三萬人還打了個勢均力敵。努爾哈赤急忙派人去傳信讓其他城池的後金軍前來助陣,讓在朝鮮的阿敏率領的四萬人回援。

其他城池的後金軍有將近一萬人,他們得到訊息迅速來到撫順。後金的探子去朝鮮送信的時候,在義州被孫傳庭給攔住了。

朝鮮的情況是,阿敏率領大軍占領黃州城,再前進到平山駐營。朝鮮王李倧攜王妃、子女逃到江華島。李倧派出使臣到金兵營要求談判,堅持先退兵後議和。阿敏派部下去江華島,當麵駁斥李倧,以兵威恫嚇。

李倧被迫在武力威脅麵前接受對方的議和條件,先送去一份厚禮,以表示誠意:木棉布一萬五千匹、白苧布二百五十匹、虎皮六十張、鹿皮四十張、倭刀八柄、鞍具一百。

十二月十三日,阿敏遣使巴克什庫爾纏為代表,乘船到江華島,與朝鮮國王李倧及其大臣正式舉行會盟儀式。這儀式按照滿洲習俗進行:殺白馬、黑牛,將酒、肉、牛馬骨、血各裝在器皿裡。雙方代表焚香,宣讀誓詞,誓必,將誓詞燒掉,器皿裡的祭品埋入土裡。

在此,天命汗交給阿敏征伐朝鮮的戰略任務已經完成。

在朝鮮與金國締造合約的同時,大明朝的皇帝朱由校正在焦急地等待前方戰報。北京城又地震了,這件自然災害加重了朱由校的擔憂。

阿敏下令,所有士卒可以在朝鮮劫掠三天,這時候他不知道天命汗需要他的幫助,也不知道義州讓孫傳庭給攻占了。

把視角轉回到熊廷弼這一邊,營將閻應元提議道,將車營單位的規模縮小,由一千人組成一個車營防禦工事的戰術,改為五百人組成一個車營防禦工事,並且重步兵軍團要作為主戰單位,騎兵軍團要作為預備隊,不能過早地派出去。總的來講,要儘量擴大己方的兵力優勢。

努爾哈赤則是坐鎮撫順城等到了一萬援軍,他又覺得胸有成竹了。天命汗很有把握的率領全軍突擊明軍大營。

采納了閻應元的意見,熊廷弼變換了戰術,不管是防禦還是進攻,都更加靈活。雙方血戰拚殺在一起,這一仗連續打了五天。明軍和八旗各死傷兩萬多人。

天命汗真的被打怕了,女真人口少,耗不起啊!他急忙退回到撫順城。明軍此時也是士氣已竭,強弩之末了。熊廷弼心中滿是遺憾,看著愁眉苦臉、滿身是傷的士卒們,下令道:“撤退!”

明軍有序地撤退了,努爾哈赤見狀也不敢追擊。從朝鮮回來的阿敏遭到孫傳庭的阻擊,其實阿敏完全可以繞過義州城直接回去。

然而,孫傳庭膽子極大,他在城外深挖了數道壕溝,裡麵插滿了削尖的木樁,外麵鋪上某些農作物的秸稈,再用土掩埋,旁邊樹立著粗大的木柵欄等物,以作障礙。每隔一段距離,便築有留著炮眼的攔馬牆。孫傳庭把軍隊擺在城外離城門口不遠處。火炮則是放在城牆。

阿敏率領的八旗軍是縱橫朝鮮無敵手的驕兵悍將,對孫傳庭的突然占據義州城,心裡的確有幾分奇怪,但更多的是憤怒。當明軍把部隊擺在城外的時候,後金兵把此做法視為對自己的蔑視。阿敏命令楯車在前衝鋒,掩護後麵的步兵。

義州城牆上放的都是新式重型火炮,隨著主將的一聲“開炮”,射出的炮彈徹底轟碎了後金的楯車。因為大炮的射程轟擊後方,能衝到前麵的八旗先鋒人數上比防守一方的明軍少。孫傳庭指揮得遊刃有餘,毫不慌張。

這一仗打了五個時辰,後金損傷近萬人馬,阿敏見狀隻好先撤到北方,再做謀劃。此時,朝廷的信使來通知孫傳庭撤退。

於是孫傳庭帶著全軍拆掉城池上的重型火炮,帶著所有火器,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趕到鎮江堡上船,離開遼東,前往天津城。

這場大戰雙方損失的兵員基本相同,從戰役的角度,很難說誰勝誰負,但是從戰略的角度,後金與朝鮮皆是元氣大傷,這位大明在東北亞的大規模擴張打下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