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思卡小說
  2. 大明由我而校
  3. 第0138章 清丈田畝
樂港船長 作品

第0138章 清丈田畝

    

-

[]

魏忠賢把整理的修建南海子的名單交給皇帝檢視,朱由校一見確實大吃一驚,竟然要一百萬兩銀子。皇帝馬上打退堂鼓,但是轉念一想,這個方案一定是過度奢華了,可以減一減預算。跟工匠問詢過後,朱由校砍掉大量一時用不上的建築,隻花三十萬兩修繕南海子。

儘管把造園子的預算砍到三十萬兩,底下的大臣們就開始上奏勸諫,翰林院的黃道周說:

國庫之錢糧,應用於剿滅東虜,用於賑濟災民,使天下陷於水火中的人得拯救於衽席之上,然後有君父悠遊之樂,纔算得堯舜之君。

堯舜以天下為公。皇上春秋鼎盛、年富力強,正是宵旰勤政之時。大修園林,恐不符皇上孜孜求治之意!

皇帝認可這篇上疏的道理,但是他修南海子有訓練軍事的用途,這一點暫時不能告人。朱由校把黃道周的上疏呈給內閣首輔看,孫承宗在官場做事的遊刃有餘、大刀闊斧是依靠皇上的信任,當孫承宗知道皇帝決心修繕南海子的時候,他的底線是不能超過一百萬兩白銀。結果隻花三十萬兩,孫承宗是喜出望外啊!

對於黃道周的上疏,孫承宗思索了一下,說道:“這黃道周因為學識過人,得以進入翰林院做待詔。現在看來,他是個聒噪的文臣,有沽名釣譽之嫌。但仆佩服他這份膽識,自古曆朝曆代,廟堂上如果冇有聒噪臣子,那個江山就要出毛病。”

朱由校對黃道周的上疏並不在意,他關心的是孫承宗的態度,看起來花三十萬兩白銀修園子對他來說不算大事。

文華殿裡,皇帝又看了福建巡撫南居益的上疏,說是大海寇顏思齊與荷蘭人因為貿易的事開戰了。朱由校批示可以想辦法收編他們來徹底打垮荷蘭人的艦隊。

今年為瞭解決積弊多年的文恬武嬉政務懈怠現象,朱由校恢複了張居正創設的。這個“考成法”的內容是:凡皇帝諭旨交辦,政府日常公務以及各衙門執掌之事,必須專人負責,限期完成。所做每一件事,其完成情況都要記錄在冊,以備查驗覈實。

以後所有官員的升遷,獎勵或罷黜,都憑這本“考功簿”的檔錄作為依據。這項改革看似簡單卻很管用,自推行以來,京城各大衙門一掃過去那種疲疲遝遝冷水泡蘑菇的辦事作風。每接手一件事,當事官員再不敢敷衍塞責。過去那種有令不能行有禁不能止的局麵有了根本轉變。究其因,是官員們害怕在“考功簿”上記下穢行劣跡,斷了晉升之路。

考成法施行後,朱由校準備清丈田畝了,從山東、遼東、北直隸開始。遼東的清丈田畝是由熊廷弼負責,考慮到與韃子發生戰爭的複雜性,熊廷弼可自己掌握清丈田畝的快慢。

北直隸的清丈田畝是由袁應泰負責,山東的清丈田畝是由袁可立負責,必須在天啟三年結束。

京城附近的縣由中央負責,比如說宛平縣的清丈田畝由皇帝直接指派的宋應升負責。宋應升是科學家宋應星的哥哥,是個舉人。朱由校考慮他才學不錯,將他分配到戶部做觀政。士子進士及第後並不立即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門實習政事,這就叫做觀政。本來憑宋應升的舉人功名,他是冇有資格做觀政的,真可算是撿了個大便宜。

觀政半年做下來,宋應升把戶部幾十年的陳賬翻了個底朝天,剔假求真緇銖必較,活活地提溜出一窩子碩鼠來。戶部尚書李之藻靠著他提供的確鑿證據,懲治了十幾名貪墨官吏。宋應升也是有自己的抱負的,彆的官員都是進士的底子,都高他一頭。這個時候不努力還怎麼有臉在官場待著。宋應升最怕的就是擔心彆人說他“占著茅坑不拉屎”,所以,隻要部裡碰上犯難事,彆人躲著不肯乾的,他都主動請纓。

在清流習氣濃得化不開的官場,皇帝好不容易發現這樣一位“循吏”,於是對宋應升破格提拔,任命他為宛平縣令。今年,宋應升接下一件鬼見愁的差事——去宛平縣稽查三宮子粒田的收成。

且說這宛平緊挨北京,青蔥崗巒平疇沃野儘在萬歲爺的眼皮子底下。因為靠得近,榮沾聖恩的事兒雖然有,但更多的卻是道不得的苦處。彆的不說,單道曆代皇上給皇帝國戚內府貂踏等各類人物的賜田賞地,差不多就把全縣上好的田土占去大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三宮子粒田了。

所謂三宮,即大內的乾清宮、慈慶宮與慈寧宮,這三宮的子粒田,在京畿有多處。宛平之外,尚有順天府大興縣、河間府靜海縣、保定府清苑縣等處。這子粒田的收項,稱為子粒銀。收上來由三宮主人支配,實際上是他們的私房錢。皇帝陛下、東宮太子和西宮太後平常要賞賜身邊的內侍宮女,就從這筆錢裡開支。

宋應升在天啟二年的年末就得到了皇帝的任命,他騎著一頭驢子到宛平縣署。稍作休息,他就帶著錢糧師爺去實地調查。

這種調查表麵上看起來並不是難事。找耕種的農戶一問便知。但若深入進去,宋應升才知道箇中隱情甚多,自己的這個縣太爺難當。

宋應升發現過多過濫的贈田賞地,實際上已成為一宗危及邦本壓迫地方的弊政。就說這宛平縣,各類賞賜莊田達一千多頃,占去全縣田土的十分之三。這些莊田分彆屬於三百七十一人,有的是前朝勳戚世襲而下,有的是當朝權貴澤親之惠,查起來個個都得罪不起。

這些莊田的子粒銀,一經覈定就得如數交納,倘若遇上天災**田畝歉收,碰上說理的莊田主尚可通融酌情減免,若碰上蠻橫的,哪怕敲骨吸髓他也不肯減少一分一厘。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宛平的一縣之令,真是一百二十個為難。若是幫著勳貴催租,則無異於奪人性命;若幫著農戶訴苦,則要備受勳貴們的淩辱。

在成國公朱純臣管家的下來收租時,身為宛平縣令的宋應升幫農戶說情,竟然捱了一記耳光!

天啟元年的三月份,宋應升來到京城上疏求見皇帝。朱由校召見了他,在這番侮辱事件被說了個明明白白之後,皇帝派錦衣衛抓捕那個打人的管家,審問清楚之後,通知成國公朱純臣準備好棺材,錦衣衛勒死了管家,將屍體送還回去。

有了皇帝的撐腰,宋應升這個宛平縣令好做了,他開始正式清丈田畝。

首先把宛平縣的土地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各區草擬各自的地圖,推選本縣德高望重的四個人擔任“區老”,手持各區地圖,走遍區中,將區內田地每十裡或數十裡為一阪,繪製一阪的地圖。再講各阪地圖彙總到區圖之中,形成魚鱗圖,上報縣衙門。

縣衙門再在區內推選誠實能乾者若乾人,充當“阪老”。“阪老”走遍阪中,以一裡或半裡為一坵,繪製坵圖。推選誠實能乾的人充當“坵老”,手持坵圖,覈查一坵之內的田地山塘,填補在坵圖上,有缺漏的要懲罰。宋應昇天天督查此事,連飯都吃不踏實,揹著乾糧四處奔波。

遼東暫且不論,山東總督袁可立清丈田畝有他自己的辦法,在全省之內,有的縣允許民間自己丈量,官府抽樣檢查,如果有欺瞞隱藏土地的事,就把田地充公,以求得按期完成丈量,又不騷擾百姓。

袁可立也知道這樣的做法得到的耕田數據可能是不準確的,但也總要試一試,看看效果。

有總體的政策性規定:

第一,清丈工作由各省的總督或佈政使總管,分守兵備道分管,府州縣官專管本境。

第二,田地要分出官田、民田、屯田三種。按照田地種類、肥沃程度來分成上中下三個等級,確定稅糧。清丈時要逐一查勘明白,不能虛假、混淆。

第二,清丈之後,恢複各類田地原本應該繳納的稅糧,如民種屯田者,即繳納屯田稅糧;軍種民田者,即繳納民田稅糧。

第四,有詭占田地或新開墾田地未曾申報的人,如果自首,可以免罪。謊報田地數額不實者,重重處罰。

天啟三年,浩浩蕩蕩的清丈田畝開始了。

-